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桂花论文

桂花不同性别雄性功能的比较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1 雄全异株繁育系统研究第11-14页
        1.1.1 植物繁育系统的类型及其演化路径第11页
        1.1.2 雄全异株性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维持策略第11-13页
        1.1.3 桂花雄全异株性系统第13-14页
    1.2 植物交配系统研究第14-16页
        1.2.1 植物交配系统的概念及类型第14页
        1.2.4 植物交配系统研究方法第14-16页
            1.2.4.1 自交率异交率的估计第14-15页
            1.2.4.2 亲本分析与基因流估计第15-16页
    1.3 植物不同性别之间的性状差异第16-18页
        1.3.1 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第16-17页
        1.3.2 形态特征及生殖性状的比较第17-18页
    1.4 EST-SS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第18-19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2 桂花不同性别的光合生理特性比较第20-33页
    2.1 实验材料及地点第20-21页
        2.1.1 实验样地的确定及条件第20页
        2.1.2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2 实验仪器第21页
    2.3 实验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1-22页
        2.3.1 光合作用速率与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的测定第21页
        2.3.2 不同生长发育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测定第21页
        2.3.3 光反应曲线的测定第21-22页
        2.3.4 水分利用率WUE的计算第22页
        2.3.5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与计算第22页
    2.4 数据处理第22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22-30页
        2.5.1 不同发育期桂花不同性别光合系统日变化第22-25页
            2.5.1.1 不同性别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比较第22-23页
            2.5.1.2 不同性别气孔导度日变化比较第23-24页
            2.5.1.3 不同性别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比较第24页
            2.5.1.4 不同性别蒸腾速率日变化比较第24-25页
        2.5.2 不同发育期桂花不同性别光响应曲线的比较第25-27页
        2.5.3 不同性别开花前后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第27-28页
            2.5.3.1 不同性别桂花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比较第27-28页
            2.5.3.2 不同性别桂花叶片气孔导度的比较第28页
            2.5.3.3 不同性别桂花叶片胞间CO2浓度的比较第28页
            2.5.3.4 不同性别桂花叶片蒸腾速率的比较第28页
            2.5.3.5 不同性别桂花水分利用率的比较第28页
        2.5.4 不同性别桂花生长进程中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第28-30页
    2.6 讨论第30-33页
        2.6.1 不同时期不同性别桂花日变化比较第30-31页
        2.6.2 不同性别开花前后全过程中光合效率变化及叶绿素含量比较第31-33页
3 桂花不同性别的生殖性状的比较第33-38页
    3.1 实验材料第33页
    3.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2.1 雄株和两性株生物量的统计第33页
        3.2.2 雄株和两性株单花中花粉数量的统计第33-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3.3.1 雄株和两性株单株上生殖性状的统计第34-35页
        3.3.2 雄株和两性株单花中花粉数量的统计第35-36页
    3.4 讨论第36-38页
4 桂花不同性别雄性功能的比较第38-45页
    4.1 实验材料第38页
    4.2 方法第38-40页
        4.2.1 授粉处理第38-39页
        4.2.2 授粉处理后相关统计的指标第39页
        4.2.3 授粉处理后结实率的统计第39页
        4.2.4 花粉-柱头亲和性及花粉管生长情况荧光镜检第39-40页
        4.2.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4.3.1 自交亲和性第40页
        4.3.2 不同性别花粉的亲和力比较第40-43页
        4.3.5 不同交配处理的结实率对比第43页
    4.4 讨论第43-45页
5 多态性EST-SSR引物的开发第45-56页
    5.1 材料第45页
    5.2 方法第45-48页
        5.2.1 DNA的提取与检测第45页
        5.2.2 正交实验体系优化第45-46页
        5.2.3 PCR扩增及凝胶电泳第46-47页
        5.2.4 EST-SSR引物来源第47页
        5.2.5 引物筛选第47-48页
        5.2.6 多态性引物的验证第48页
        5.2.7 数据分析第4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5.3.1 DNA选取及质量检测第48-49页
        5.3.2 正交设计L16(45)筛选桂花SSR-PCR最优反应体系第49-50页
        5.3.3 EST-SSR引物筛选第50-52页
            5.3.3.1 初筛第50页
            5.3.3.2 复筛第50-52页
        5.3.4 引物多态性的验证第52-54页
    5.4 讨论第54-5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6页
附录第66-68页
个人简介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下一篇:川西地区典型花海景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