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抗病毒蛋白Y3与TMV CP的体内互作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前言第11-25页
    1.1 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 抗烟草花叶病毒天然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核糖体失活蛋白第13-14页
        1.2.2 病程相关蛋白第14页
        1.2.3 抗病毒因子第14-15页
    1.3 Y3蛋白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的发展第16-18页
    1.5 定点突变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8-22页
        1.5.1 重叠延伸PCR法第18-19页
        1.5.2 大引物PCR法第19-20页
        1.5.3 全质粒的一步反向PCR突变方法第20-22页
    1.6 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2-25页
        1.6.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2 技术路线第23页
        1.6.3 研究意义第23-25页
第2章 蛋白Y3和TMV CP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5-38页
    2.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1.1 菌种第25页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5-26页
        2.1.3 生物信息软件及网络资源第26页
        2.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2页
        2.2.1 y3基因和TMV CP基因cDNA序列扩增用引物第26-27页
        2.2.2 毛头鬼伞总RNA提取第27页
        2.2.3 烟草总RNA的提取第27页
        2.2.4 毛头鬼伞总RNA和烟草花叶病毒总RNA中残余DNA的去除第27页
        2.2.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7-28页
            2.2.5.1 大肠杆菌的活化与培养第28页
            2.2.5.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第28页
        2.2.6 RT-PCR扩增蛋白y3基因和TMV CP基因cDNA序列第28-30页
            2.2.6.1 y3基因和TMV CP基因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第28-29页
            2.2.6.2 y3基因和TMV CP基因cDNA序列的PCR扩增第29-30页
        2.2.7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和纯化第30页
        2.2.8 y3基因和TMV CP基因cDNA片段尾端加A第30页
        2.2.9 y3基因和TMV CP基因cDNA序列克隆载体的构建第30-31页
        2.2.10 重组质粒转化第31页
        2.2.11 重组质粒DNA的菌液PCR鉴定第31页
        2.2.12 基因克隆产物的序列测定第31页
        2.2.13 y3基因和TMV CP基因cDNA序列的推测与分析第31-3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2.3.1 毛头鬼伞总RNA和感病烟草总RNA的提取第32页
        2.3.2 y3基因和TMV CP基因cDNA序列PCR扩增结果第32-33页
        2.3.3 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第33-34页
        2.3.4 y3基因和TMV CP基因cDNA序列测序结果第34页
        2.3.5 序列同源性分析及氨基酸比对第34-37页
    2.4 讨论和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的构建第38-48页
    3.1 实验材料第38-39页
        3.1.1 实验菌种和载体第38-39页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9页
        3.1.3 生物信息软件及网络资源第39页
        3.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39页
    3.2 实验方法第39-43页
        3.2.1 质粒pSPYNE(R)173、pSPYCE(M)的转化和提取第39-40页
            3.2.1.1 质粒pSPYNE(R)173、pSPYCE(M)的转化第39页
            3.2.1.2 质粒pSPYNE(R)173、pSPYCE(M)的提取第39-40页
        3.2.2 提取质粒pSPYNE(R)173、pSPYCE(M)的电泳检测第40页
        3.2.3 y3基因cDNA序列与质粒pSPYNE(R)173 的双酶切第40页
        3.2.4 TMV CP基因cDNA序列与质粒pSPYCE(M)的双酶切第40-41页
        3.2.5 双酶切产物的纯化和酶连第41页
            3.2.5.1 重组质粒pSPYNE(R)173-y3构建第41页
            3.2.5.2 重组质粒pSPYCE(M)-CP构建第41页
        3.2.6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转化第41页
        3.2.7 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第41-42页
        3.2.8 重组BiFC质粒pSPYNE(R)173-y3及pSPYCE(M)-CP的双酶切验证第42-43页
            3.2.8.1 重组BiFC质粒pSPYNE(R)173-y3及pSPYCE(M)-CP的提取第42页
            3.2.8.2 双酶切验证第42-43页
        3.2.9 y3基因及TMV CP基因cDNA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第43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3.3.1 质粒pSPYNE(R)173、pSPYCE(M)的提取第43-44页
        3.3.2 y3基因cDNA序列与质粒pSPYNE(R)173 的双酶切结果第44页
        3.3.3 TMV CP基因cDNA序列与质粒pSPYCE(M)的双酶切结果第44-45页
        3.3.4 重组BiFC质粒pSPYNE(R)173-y3及pSPYCE(M)-CP的鉴定第45-46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验证Y3蛋白与TMV CP的相互作用第48-57页
    4.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4.1.1 菌株、植物材料和质粒第48页
        4.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8页
        4.1.3 生物信息软件及网络资源第48页
        4.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48-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4.2.1 普通烟草K326的准备第49页
        4.2.2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9页
        4.2.3 重组BiFC质 粒pSPYNE(R)173-y3、pSPYCE(M)-CP , 空载体pSPYNE(R)173、pSPYCE(M)和助表达质粒p19转化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第49-50页
        4.2.4 重组BiFC质粒pSPYNE(R)173-y3和pSPYCE(M)-CP转化农杆菌GV3101的菌液PCR检测第50页
        4.2.5 转化后的农杆菌GV3101的菌悬液渗透注射烟草叶片中第50-51页
        4.2.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第5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1-55页
        4.3.1 普通烟草K326植株第51-52页
        4.3.2 重组BiFC质粒pSPYNE(R)173-y3和pSPYCE(M)-CP的菌液PCR验证第52-53页
        4.3.3 BiFC分析蛋白Y3与TMV CP之间的相互作用第53-55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检测Y3蛋白突变体与TMV CP的相互作用第57-68页
    5.1 实验材料第57页
        5.1.1 实验菌种和载体第57页
        5.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7页
        5.1.3 生物信息软件及网络资源第57页
        5.1.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57页
    5.2 实验方法第57-61页
        5.2.1 引物设计、分析与合成第57-58页
        5.2.2 PCR扩增第58页
        5.2.3 突变目的基因的鉴定第58页
        5.2.4 PCR扩增产物的纯化第58-59页
        5.2.5 DpnI酶处理突变产物第59页
        5.2.6 DpnI酶处理突变产物的纯化第59页
        5.2.7 突变质粒的转化第59页
        5.2.8 突变重组质粒的菌液PCR鉴定第59-60页
        5.2.9 定点突变重组子y3基因cDNA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第60页
        5.2.10 重组BiFC突变质粒pSPYNE(R)173-y3转化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第60页
        5.2.11 重组BiFC突变质粒pSPYNE(R)173-y3转化农杆菌GV3101的菌液PCR检测第60页
        5.2.12 转化后的农杆菌GV3101的菌悬液渗透注射烟草叶片中第60-61页
        5.2.1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第61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1-66页
        5.3.1 定点突变重组子的构建第61-62页
        5.3.2 重组BiFC质粒pSPYNE(R)173-y3突变体的大肠杆菌菌液PCR验证第62-63页
        5.3.3 定点突变重组子序列的测定第63页
        5.3.4 定点突变重组BiFC质粒pSPYNE(R)173-y3转化农杆菌GV3101的菌液PCR验证第63-64页
        5.3.5 BiFC分析Y3蛋白突变体与TMV CP之间的相互作用第64-66页
    5.4 讨论与小结第66-6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3页
    6.1 结论第68-71页
        6.1.1 y3基因 与TMV CP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和分析第68页
        6.1.2 重组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pSPYNE(R)173-y3和pSPYCE(M)-CP的构建第68-69页
        6.1.3 Y3蛋白与TMV CP的体内互作检测第69-70页
        6.1.4 Y3蛋白突变体与TMV CP的体内互作检测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鱼IRF3和IRF7对PKR和PKZ的转录调控分析
下一篇:池蝶蚌β-连环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年龄中的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