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eIF-2α激酶家族 | 第9-10页 |
1.2 PKR | 第10-11页 |
1.3 PKZ | 第11-12页 |
1.4 干扰素和干扰素刺激基因(ISG) | 第12页 |
1.5 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转录调控 | 第12-13页 |
1.6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IRFs) | 第13-14页 |
1.6.1 干扰素调节因子 | 第13-14页 |
1.6.2 IRF3亚家族 | 第14页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5-26页 |
2.1 材料 | 第15-18页 |
2.1.1 实验仪器设备 | 第15-16页 |
2.1.2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 第16-17页 |
2.1.3 引物表 | 第17-18页 |
2.2 载体、菌种和细胞 | 第18页 |
2.3 相关软件 | 第18-19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2.4.1 细胞RNA提取 | 第19-20页 |
2.4.2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 | 第20页 |
2.4.3 草鱼PKR和PKZ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20-21页 |
2.4.4 草鱼IRF3和IRF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 第21-22页 |
2.4.5 草鱼IRF3分别与PKR和PKZ启动子及其突变启动子序列的亲和性分析 | 第22-23页 |
2.4.6 CiIRF7分别与PKR和PKZ启动子及其突变启动子序列的亲和分析 | 第23页 |
2.4.7 草鱼IRF3和IRF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3页 |
2.4.8 草鱼PKR和PKZ启动子以及其突变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23页 |
2.4.9 细胞培养 | 第23-24页 |
2.4.10 细胞转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3.1 草鱼PKR和PKZ启动子序列的预测分析 | 第26-28页 |
3.2 草鱼PKR和PKZ的表达情况 | 第28-29页 |
3.3 草鱼IRF3和IRF7的原核表达及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29-31页 |
3.3.1 草鱼IRF3和IRF7的原核表达 | 第29-30页 |
3.3.2 草鱼IRF3和IRF7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3.4 CiIRF3和CiIRF7与野生型和突变型CiPKR和CiPKZ启动子的亲和分析 | 第31-34页 |
3.4.1 CiIRF3与野生型和突变型CiPKR和CiPKZ启动子的亲和分析 | 第31-33页 |
3.4.2 CiIRF7与野生型和突变型PKR和PKZ启动子的亲和分析 | 第33-34页 |
3.5 CiIRF3和CiIRF7分别对PKR和PKZ基因的转录调控分析 | 第34-35页 |
3.6 ISRE元件对CiPKR和CiPKZ启动子转录调控的影响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