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之争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2页 |
绪论 | 第12-23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一章 王朔之争的文化表征 | 第23-48页 |
第一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化空间 | 第23-31页 |
一、西化与守成的迷离与抗争 | 第23-26页 |
二、文化消费与世俗关怀意识的遇合 | 第26-29页 |
三、文化权威与多元生态的重塑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杂语纷呈的话语诉求 | 第31-48页 |
一、王朔与“王朔现象”之争的价值分野 | 第32-42页 |
二、王朔的文化批评之争的立场分化 | 第42-48页 |
第二章 王朔之争指向的深层话语 | 第48-60页 |
第一节 传统文学身份的群体性认同危机 | 第48-52页 |
一、作家的传统角色定位与身份意识转变 | 第48-50页 |
二、传统写作价值立场的轮换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文学取向与征候 | 第52-60页 |
一、文学消费性的复归 | 第52-55页 |
二、大众文化写作的转移 | 第55-58页 |
三、从神化到日常的消闲娱乐 | 第58-60页 |
第三章 王朔之争的内在文化逻辑 | 第60-74页 |
第一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艺术主体的内部结构嬗变 | 第60-65页 |
一、市场经济场域下艺术家的尴尬存在 | 第60-62页 |
二、艺术家的心态张力与精神向度分化 | 第62-65页 |
第二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艺审美范式的转换 | 第65-68页 |
一、文艺自主性的失据 | 第65-66页 |
二、多元化的文艺观念 | 第66-68页 |
第三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艺批评的新旨趣 | 第68-74页 |
一、评论家相互间的互动狂欢 | 第68-69页 |
二、作为公共事件的文艺批评 | 第69-71页 |
三、分裂、多样性的文艺批评 | 第71-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