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论文结构 | 第8-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一、对角色的研究 | 第10页 |
二、对教师角色的研究 | 第10-12页 |
(一) 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 | 第11-12页 |
三、对教师课堂角色的研究 | 第12页 |
四、对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研究 | 第12-17页 |
(一) 国外研究 | 第12-14页 |
(二) 国内研究 | 第14-17页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第17-22页 |
一、主要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 角色 | 第17页 |
(二) 教师角色 | 第17-18页 |
(三) 教师课堂角色 | 第18-19页 |
二、建构主义 | 第19页 |
三、人本主义 | 第19-20页 |
四、社会互动理论 | 第20-22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22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三、数据收集 | 第24-25页 |
四、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6-45页 |
一、实习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的主要角色 | 第26-28页 |
二、实习教师课堂角色的体现及作用 | 第28-38页 |
(一) 引导者 | 第28-31页 |
(二) 控制者 | 第31-32页 |
(三) 组织者 | 第32-33页 |
(四) 反馈者 | 第33-35页 |
(五) 资源提供者 | 第35-38页 |
(六) 参与者 | 第38页 |
三、师范生实习教师与非师范生实习教师课堂角色发挥的比较 | 第38-42页 |
(一)实施引导者时存在的差异 | 第39-40页 |
(二) 实施控制者时存在的差异 | 第40-42页 |
(三) 实施组织者时存在的差异 | 第42页 |
四、实习教师课堂角色转变中存在的不足 | 第42-4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5-49页 |
一、主要发现 | 第45-46页 |
二、师范教学启示 | 第46-47页 |
三、本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