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语码转换的研究背景 | 第8页 |
选题理由 | 第8-9页 |
研究目标 | 第9-11页 |
第一章 语码转换的概念框架与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一) 语码转换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语码转换的分类 | 第12-14页 |
(三) 语码转换的研究视角 | 第14-17页 |
1、社会语言学视角 | 第15-16页 |
2、语用学视角 | 第16-17页 |
(四) 课堂话语的语码转换研究回顾与简评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一)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第20页 |
(二) 数据来源 | 第20-21页 |
1、课堂观察及录音 | 第21页 |
2、问卷与访谈 | 第21页 |
(三) 数据分析 | 第21-24页 |
1、定量分析 | 第22页 |
2、质性分析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中学英语教师话语的语码转换的频次和类型分布 | 第24-30页 |
(一) 中学英语教师话语语码转换的频次分布 | 第24-25页 |
(二) 中学英语教师话语语码转换的类型分布 | 第25-28页 |
1、句际转换 | 第25-26页 |
2、句内转换 | 第26-27页 |
3、标签转换 | 第27-28页 |
(三) 语码转换在不同课型的发生频率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中学英语教师话语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及其效果 | 第30-42页 |
(一) 语码转换的顺应功能 | 第30-35页 |
1、对于学生语言现实的顺应 | 第30-32页 |
2、对于文化缺失的顺应 | 第32-33页 |
3、对于学生心理的顺应 | 第33-35页 |
(二) 语码转换的信息功能 | 第35-38页 |
1、呈现词义 | 第35-36页 |
2、检查理解 | 第36-37页 |
3、重复重点 | 第37-38页 |
(三) 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 | 第38-42页 |
1、显示权威性 | 第38-40页 |
2、活跃课堂气氛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7页 |
(一) 主要发现与结论 | 第42-44页 |
(二) 研究的启示意义 | 第44-45页 |
(三) 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