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政策背景-村庄规划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1.1.2 村庄实际发展的需求 | 第10-11页 |
1.1.3 住建部课题支持 | 第11-12页 |
1.1.4 试点村村庄调研经历 | 第12页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2-13页 |
1.2.1 选择试点村 | 第12页 |
1.2.2 选择华东地区部分试点村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村庄规划研究综述 | 第17-27页 |
2.1 概念定义 | 第17-18页 |
2.1.1 村庄 | 第17页 |
2.1.2 村庄规划 | 第17页 |
2.1.3 村庄规划实施 | 第17页 |
2.1.4 有效性 | 第17页 |
2.1.5 评价与评估 | 第17-18页 |
2.1.6 规划实施评估 | 第18页 |
2.1.7 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 | 第18页 |
2.2 国内外规划评价研究综述 | 第18-27页 |
2.2.1 国外规划评价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2.2 国内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2.3 国内村庄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2.2.4 公众参与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2.2.5 村庄规划管理方面的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2.2.6 启示与借鉴 | 第26-27页 |
第3章 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 | 第27-35页 |
3.1 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内容的依据 | 第27页 |
3.2 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内容的确定 | 第27-29页 |
3.2.1 村庄建设项目的落实情况 | 第28-29页 |
3.2.2 村民参与情况 | 第29页 |
3.2.3 规划实施管理情况 | 第29页 |
3.3 评价时间 | 第29-30页 |
3.4 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方法 | 第30-33页 |
3.4.1 村庄建设项目落实情况的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3.4.2 村民参与的评价方法 | 第31-33页 |
3.4.3 规划实施管理情况的评价方法 | 第33页 |
3.5 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3-35页 |
第4章 试点村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 | 第35-93页 |
4.1 村庄建设项目落实情况的有效性评价 | 第35-73页 |
4.1.1 试点村的村庄建设项目落实情况评价 | 第35-70页 |
4.1.2 村庄建设项目单项落实情况总结 | 第70-73页 |
4.2 村民参与情况的有效性评价 | 第73-88页 |
4.2.1 试点村的村民参与情况评价 | 第73-85页 |
4.2.2 村民认知度的评价对比 | 第85-86页 |
4.2.3 村民参与度的评价对比 | 第86-87页 |
4.2.4 村民满意度的评价对比 | 第87-88页 |
4.3 规划实施管理情况的有效性评价 | 第88-93页 |
4.3.1 试点村的规划实施管理情况评价 | 第88-91页 |
4.3.2 长效管理体制的实施情况总结 | 第91页 |
4.3.3 建设资金落实情况的实施情况总结 | 第91-92页 |
4.3.4 监督体制的实施情况总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试点村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结果分析 | 第93-105页 |
5.1 试点村村庄规划实施评价内容的综合评价对比 | 第93-101页 |
5.1.1 村庄建设项目落实情况综合评价对比 | 第93-94页 |
5.1.2 村民参与情况综合评价对比 | 第94-96页 |
5.1.3 规划实施管理情况综合评价对比 | 第96-97页 |
5.1.4 村庄规划实施评价内容的综合评价结果 | 第97-101页 |
5.2 实施较好试点村的规划成效 | 第101-102页 |
5.2.1 生活水平提高 | 第101-102页 |
5.2.2 生产水平提高 | 第102页 |
5.2.3 生态水平提高 | 第102页 |
5.3 实施较差试点村的规划不足 | 第102-103页 |
5.3.1 前期调研不够充分,规划内容缺乏针对性 | 第102页 |
5.3.2 村民参与度较低,参与成效较弱 | 第102-103页 |
5.3.3 与相关部门的衔接有待提高 | 第103页 |
5.3.4 规划实施的监管不力 | 第103页 |
5.4 试点村村庄规划实施有效性的评价总结 | 第103-104页 |
5.4.1 强化村民参与是村庄规划实施的重要策略 | 第103页 |
5.4.2 落实规划建设项目是村庄规划实施的核心任务 | 第103-104页 |
5.4.3 加强规划管理体制是村庄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 | 第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6章 提高村庄规划有效性的策略 | 第105-114页 |
6.1 关于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的建议 | 第105-108页 |
6.1.1 “调研-分析-设计”(SAD)方法的深化 | 第105页 |
6.1.2 乡村社会学方法的应用 | 第105-106页 |
6.1.3 村民参与的推动 | 第106-108页 |
6.2 关于村庄规划编制内容的建议 | 第108-110页 |
6.2.1 编制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村庄规划 | 第108-109页 |
6.2.2 改善规划方案的公示方式 | 第109-110页 |
6.2.3 将已审批通过的规划编制内容转化为村规民约 | 第110页 |
6.3 完善村庄规划编制流程 | 第110-112页 |
6.4 关于村庄管理体制的建议 | 第112-114页 |
6.4.1 推行村庄长效管理体制 | 第112页 |
6.4.2 加强村庄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 | 第112页 |
6.4.3 提倡多部门、多方面的合作 | 第112-113页 |
6.4.4 关注村庄规划的人才培养 | 第113-114页 |
第7章 论文结论 | 第114-116页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14页 |
7.1.1 关于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内容的结论 | 第114页 |
7.1.2 关于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的结论 | 第114页 |
7.1.3 关于村庄规划实施的有效性评价内容间的联系 | 第114页 |
7.1.4 村庄规划实施有效性的改善策略 | 第114页 |
7.2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附录 | 第121-129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121-123页 |
附录2 访谈记录 | 第123-124页 |
附录3 土地利用规划资料汇总 | 第124-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