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37页 |
1.1 介孔分子筛概述 | 第11-18页 |
1.1.1 介孔分子筛简介 | 第11-13页 |
1.1.2 介孔分子筛合成特征及机理 | 第13-17页 |
1.1.3 介孔分子筛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 M41S系列介孔分子筛 | 第18-28页 |
1.2.1 MCM-41及MCM-48介孔分子筛结构特征 | 第18-20页 |
1.2.2 MCM-48介孔分子筛合成以及改性 | 第20-25页 |
1.2.3 MCM-48介孔分子筛掺杂以及应用 | 第25-28页 |
1.3 碳酸二甲酯研究进展 | 第28-35页 |
1.3.1 碳酸二甲酯合成路线 | 第28-30页 |
1.3.2 CO_2-CH_3OH制备DMC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30-35页 |
1.3.3 二氧化碳与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艺体系 | 第35页 |
1.4 存在问题与本论文研究思路 | 第35-37页 |
2 铜镍掺杂MCM-48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54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2.1.1 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原料以及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2.1.2 MCM-48介孔分子筛的制备 | 第38页 |
2.1.3 直接水热法制备铜镍掺杂MCM-48介孔分子筛 | 第38-39页 |
2.1.4 浸渍法制备铜镍掺杂MCM-48介孔分子筛 | 第39页 |
2.1.5 水热稳定性测试 | 第39页 |
2.1.6 样品表征 | 第39-4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40-53页 |
2.2.1 F~-对MCM-48影响 | 第40-41页 |
2.2.2 不同氟化物的掺杂对MCM-48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3 水热稳定性分析 | 第42-44页 |
2.2.4 F~-以及不同阴离子铜盐对掺杂铜的MCM-48的影响 | 第44-46页 |
2.2.5 铜镍掺杂对MCM-48的影响 | 第46-51页 |
2.2.6 不同n(CTAB)/n(Si)对掺杂铜镍金属的MCM-48的影响 | 第51页 |
2.2.7 浸渍法制备铜镍掺杂的MCM-48 | 第51-5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3 铜镍掺杂MCM-48/ZSM-5复合分子筛的制备 | 第54-6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3.1.1 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原料以及仪器设备 | 第54页 |
3.1.2 介微孔MCM-48/ZSM-5复合分子筛的合成 | 第54-55页 |
3.1.3 掺杂铜镍杂原子的MCM-48/ZSM-5的合成 | 第55-56页 |
3.1.4 水热稳定性测试 | 第56页 |
3.1.5 样品表征 | 第5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3.2.1 第一步晶化中n(NaOH)/n(SiO_2)对产物的影响 | 第56-58页 |
3.2.2 第一步晶化时间对产物的影响 | 第58-60页 |
3.2.3 无机盐Na_2SO_4对复合分子筛的影响 | 第60-61页 |
3.2.4 水热稳定性测试 | 第61-62页 |
3.2.5 铜镍掺杂MCM-48/ZSM-5介微孔复合分子筛 | 第62-64页 |
3.2.6 不同阴离子铜盐掺杂对MCM-48/ZSM-5的影响 | 第64-6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催化性能研究 | 第66-75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4.1.1 实验所用的原料、试剂以及仪器设备 | 第66页 |
4.1.2 催化剂实验装置 | 第66-67页 |
4.1.3 实验条件控制 | 第67-6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8-74页 |
4.2.1 标准曲线的确定 | 第68-70页 |
4.2.2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3 误差分析 | 第71-72页 |
4.2.4 工艺流程的改进 | 第72-7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