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对流干燥过程中城市生活污泥薄层传热传质特性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物理量符号表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多孔介质薄层湿分迁移动力学 | 第14-17页 |
1.2.2 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传热特性 | 第17-18页 |
1.2.3 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湿分迁移过程 | 第18-19页 |
1.2.4 现状小结 | 第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1-31页 |
2.1 实验样品 | 第21页 |
2.2 实验系统设计 | 第21-24页 |
2.3 实验原理和实验工况 | 第24-25页 |
2.3.1 实验原理 | 第24-25页 |
2.3.2 实验工况 | 第25页 |
2.4 实验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2.5 重复性实验及不确定度分析 | 第26-29页 |
2.5.1 重复性实验 | 第26-27页 |
2.5.2 不确定度分析 | 第27-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城市生活污泥湿分迁移特性 | 第31-59页 |
3.1 水分比和湿分迁移速率的变化规律 | 第31-45页 |
3.1.1 温度的影响 | 第31-36页 |
3.1.2 风速的影响 | 第36-40页 |
3.1.3 薄层厚度的影响 | 第40-43页 |
3.1.4 SS1和SS2样品的比较 | 第43-45页 |
3.2 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45-48页 |
3.3 薄层干燥模型 | 第48-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4 城市生活污泥薄层湿分迁移动力学特性 | 第59-71页 |
4.1 湿分迁移动力学理论 | 第59-60页 |
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0-70页 |
4.2.1 有效湿分扩散系数 | 第60-67页 |
4.2.2 表观活化能 | 第67-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城市生活污泥薄层传热特性 | 第71-83页 |
5.1 传热特性计算依据 | 第71-73页 |
5.2 表面传热系数 | 第73-80页 |
5.2.1 温度的影响 | 第73-76页 |
5.2.2 风速的影响 | 第76-79页 |
5.2.3 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 | 第79-80页 |
5.3 传热准则关联式 | 第80-8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6 神经网络预测污泥薄层传热传质特性 | 第83-99页 |
6.1 神经网络模型 | 第83-87页 |
6.1.1 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83-84页 |
6.1.2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 | 第84-86页 |
6.1.3 模型评估参数 | 第86-87页 |
6.2 预测结果分析 | 第87-97页 |
6.2.1 BP模型 | 第87-89页 |
6.2.2 GRNN模型 | 第89-94页 |
6.2.3 两种模型的对比 | 第94-95页 |
6.2.4 BP模型与薄层模型的对比 | 第95-9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7.1 结论 | 第99-101页 |
7.2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作者简历 | 第107-11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