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钌催化的乙烯硅氢加成反应及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60页
    1.1 前言第16-17页
    1.2 钌系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第17-42页
        1.2.1 钌复合物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第17-20页
        1.2.2 钌复合物在催化转移氢化反应中的应用第20-22页
        1.2.3 钌复合物在脱氢氧化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第22-23页
        1.2.4 钌复合物在异构化及环异构化反应中的应用第23-29页
        1.2.5 钌复合物在烯丙基化及脱烯丙基化反应中的应用第29-30页
        1.2.6 钌复合物在环丙烷化反应中的应用第30-32页
        1.2.7 钌复合物在烯醇酯合成中的应用第32-33页
        1.2.8 钌复合物在炔烃的碳-碳耦合反应中的应用第33-34页
        1.2.9 钌复合物在环烯烃的原子转移自由基环化(ATRC)反应中的应用第34-35页
        1.2.10 钌复合物在乙烯基单体的ATRP反应中的应用第35-38页
        1.2.11 钉复合物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应用及催化机制第38-41页
        1.2.12 总结第41-42页
    1.3 催化剂-助催化剂催化体系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现状第42-43页
    1.4 立论依据和研究内容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6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60-67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60-62页
    2.2 硅氢加成反应催化剂的制备第62-64页
        2.2.1 Speier催化剂的制备第62页
        2.2.2 Karstedt催化剂的制备第62页
        2.2.3 活性炭负载Ru催化剂的制备第62-63页
            2.2.3.1 活性炭的预处理第62-63页
            2.2.3.2 活性炭负载RuCl_3·3H_2O催化剂的制备第63页
        2.2.4 γ-Al_2O_3负载RuCl_3·3H_2O催化剂的制备第63页
        2.2.5 4A-分子筛负载RuCl_3·3H_2O催化剂的制备第63-64页
        2.2.6 聚乙二醇Ru催化剂的制备第64页
    2.3 乙烯和三烷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第64-66页
        2.3.1 钌-助催化剂体系催化乙烯与三烷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第64-65页
        2.3.2 GC分析测定三烷氧基硅烷的转化率和硅氢加成产物的选择性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7页
第三章 贵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硅氢加成反应的研究第67-74页
    3.1 硅氢加成产物的含量测定第67-68页
    3.2 贵金属催化剂对乙烯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68-71页
        3.2.1 不同贵金属催化剂对乙烯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68-69页
        3.2.2 不同类型的钌基催化剂对乙烯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69-71页
    3.3 本章小结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第四章 RuCl_3·3H_2O-I_2催化体系催化乙烯硅氢加成反应及动力学研究第74-96页
    4.1 硅氢加成产物的含量测定第74-75页
    4.2 乙烯和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第75页
    4.3 RuCl_3·3H_2O催化乙烯硅氢加成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75-76页
    4.4 结果和讨论第76-93页
        4.4.1 不同助催化剂对RuCl_3·3H_2O催化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76-78页
        4.4.2 催化剂RuCl_3·3H_2O对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78-80页
        4.4.3 助催化剂I_2对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80-82页
        4.4.4 温度对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82-86页
        4.4.5 催化反应动力学第86-93页
            4.4.5.1 RuCl_3·3H_2O催化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第86-89页
            4.4.5.2 RuCl_3·3H_2O-I_2催化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第89-93页
    4.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第五章 RuCl_3·3H_2O-H_2O催化体系催化乙烯硅氢加成反应第96-120页
    5.1 硅氢加成反应产物的含量测定第96-97页
    5.2 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第97页
    5.3 H_2O对钌催化剂催化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97-114页
        5.3.1 H_2O对不同卤化钌催化剂催化乙烯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97-99页
        5.3.2 H_2O对RuCl_3·3H_2O/RuCl_3催化乙烯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99-102页
        5.3.3 催化剂浓度对RuCl_3·3H_2O-H_2O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02-105页
        5.3.4 RuCl_3·3H_2O-H_2O摩尔比对RuCl_3·3H_2O-H_2O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05-106页
        5.3.5 RuCl_3·3H_2O-H_2O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最低催化剂浓度值第106-109页
        5.3.6 乙烯压力对RuCl_3·3H_2O-H_2O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09-111页
        5.3.7 反应温度对RuCl_3·3H_2O-H_2O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11-114页
    5.4 机理推测第114-118页
    5.5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0页
第六章 钌催化剂催化乙烯与三乙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及动力学研究第120-153页
    6.1 硅氢加成反应的产物的含量测定第120-121页
    6.2 乙烯和三乙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第121页
    6.3 钌催化剂催化乙烯硅氢加成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121-122页
    6.4 结果和讨论第122-143页
        6.4.1 各种贵金属催化剂对乙烯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22-125页
        6.4.2 RuCl_3·3H_2O浓度对乙烯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25-127页
        6.4.3 助催化剂对RuCl_3·3H_2O催化的乙烯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27-129页
        6.4.4 催化剂浓度对RuCl_3·3H_2O-CuCl体系催化乙烯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29-132页
        6.4.5 助催化剂CuCl与主催化剂RuCl_3·3H_2O的摩尔比对乙烯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32-135页
        6.4.6 乙烯压力对RuCl_3·3H_2O-CuCl体系催化乙烯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35-137页
        6.4.7 反应温度对RuCl_3·3H_2O-CuCl体系催化乙烯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影响第137-139页
        6.4.8 RuCl_3·3H_2O-CuCl体系催化乙烯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动力学研究第139-143页
    6.5 反应机理推测第143-146页
    6.6 RuCl_3·3H_2O-CuCl催化体系的循环利用实验第146-148页
    6.7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3页
第七章 负载型钌催化剂催化乙烯硅氢加成反应的研究第153-158页
    7.1 乙烯与三甲氧基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第153-156页
        7.1.1 负载RuCl_3·3H_2O催化剂催化乙烯和三甲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第153-156页
    7.2 本章小结第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5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58-162页
    8.1 结论第158-159页
    8.2 论文创新之处第159-161页
    8.3 展望第161-162页
附录第162-163页
    1. 作者简介第162页
    2. 撰写的文章目录第162-163页
致谢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散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在蔬菜农药残留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香蕉果实后熟过程中果皮差异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