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6页
一、西柏坡精神的一般理论概述第16-27页
 (一) 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第16-21页
  1.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第16-17页
  2. 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第17-18页
  3. 执行政策、严于纪律的精神第18-20页
  4.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第20-21页
 (二) 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第21-24页
  1. 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第21-23页
  2. 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精神,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第23页
  3. 执行政策、严于纪律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第23-24页
  4.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第24页
 (三) 西柏坡精神的德育价值第24-27页
  1. 西柏坡精神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精神支柱第24-25页
  2. 西柏坡精神是开展德育的有效载体第25-26页
  3. 西柏坡精神教育是青少年的必修课第26-27页
二、在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27-32页
 (一) 在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第27-29页
  1. 在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是解决当前中学德育内容空洞的需要第27页
  2. 在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第27-28页
  3. 在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第28-29页
 (二) 在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的可行性第29-32页
  1. 西柏坡精神指导性强,指引中学德育的政治方向第29-30页
  2. 西柏坡精神内容丰富,德育利用价值强第30-31页
  3. 西柏坡精神感染力强,中学生容易接受第31页
  4. 西柏坡精神与时俱进,德育价值永恒第31-32页
三、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的现状第32-38页
 (一) 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的现状调查第32-34页
  1. 调查说明第32页
  2. 问卷调查结果第32-34页
  3. 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第34页
 (二) 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36页
  1. 中学德育中涉及西柏坡精神的内容微乎其微第34-35页
  2. 西柏坡精神在中学德育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第35页
  3. 西柏坡精神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实践渠道单一第35-36页
  4. 有关西柏坡精神的网络平台未充分利用第36页
 (三) 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6-38页
  1. 学校对西柏坡精神教育在中学德育中的开展不够重视第36-37页
  2. 中学德育环境是制约西柏坡精神教育的一个因素第37页
  3. 中学德育体制影响西柏坡精神教育的实施第37-38页
四、在中学德育中开展西柏坡精神教育的对策第38-48页
 (一) 明确具体原则,落实西柏坡精神教育第38-39页
  1. 针对性原则第38页
  2. 创新性原则第38-39页
  3. 实效性原则第39页
  4. 多样性原则第39页
 (二) 弘扬西柏坡精神,丰富中学德育内容第39-44页
  1. 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第39-40页
  2. 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第40-41页
  3. 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中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第41页
  4. 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中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第41-42页
  5. 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第42-44页
 (三) 转变观念,开拓西柏坡精神教育的新渠道第44-46页
  1. 把握重点,有效利用课堂教学第44页
  2. 推陈出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44-45页
  3. 探索思考,编写西柏坡精神中学读本第45页
  4. 积极探索,合理利用网络宣传第45-46页
 (四) 优化环境,构建“三位一体”互动网络第46-48页
  1. 优化社会环境第46页
  2. 优化学校环境第46-47页
  3. 优化家庭环境第47页
  4. 积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互动环境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第51-53页
问卷 1第53-55页
问卷 2第55-58页
后记第58-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帝贤中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生命教育”探究
下一篇:农村7-9年级生活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