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清光绪年间关于赈灾的法律问题研究--以防控流民为视角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言第10-14页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一)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0-11页
        (二)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1页
    二、 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一) 关于清代赈灾立法和相关政策的文献第11-12页
        (二) 关于自然灾害方面的文献第12-13页
        (三) 关于荒政制度及义赈的研究第13-14页
    三、 研究方法第14页
第一章 清光绪时期的自然灾害与流民第14-26页
    一、 光绪朝自然灾害情况第16-21页
        (一) 光绪朝自然灾害频率高第16-17页
        (二) 光绪朝自然灾害范围广第17-19页
        (三) 光绪朝自然灾害强度大第19-21页
    二、 光绪朝的流民情况第21-23页
    三、 流民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第23-26页
        (一) 违法犯罪活动增加第23-24页
        (二) 农村劳动力的缺乏和土地的集中第24-25页
        (三) 流民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第25-26页
第二章 以防控流民的视角审查光绪朝赈灾法律制度第26-47页
    一、 防止流民的赈灾法律制度第27-37页
        (一) 基本的赈灾法律制度第27-33页
        (二) 蠲缓制度第33-35页
        (三) 仓储制度第35-37页
    二、 控制流民的法律制度第37-40页
        (一) 安置流民制度第37-38页
        (二) 粥厂制度第38-39页
        (三) 以武力防止流民作乱第39-40页
    三、 传统赈灾法律制度的运行情况第40-45页
        (一) 清朝鼎盛时期赈灾法律制度的运行情况第40-43页
        (二) 光绪朝期间赈灾法律制度的运行情况第43-45页
    四、 传统赈灾法律制度衰落的原因第45-47页
第三章 义赈的兴起及其在制度上的优势第47-55页
    一、 义赈的兴起第47-49页
    二、 义赈在制度上的优越性第49-54页
        (一) 义赈在组织上的优越性第50-52页
        (二) 义赈在筹赈环节的优越性第52-53页
        (三) 义赈在放赈环节的优越性第53-54页
    三、 官义合办第54-55页
结语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2-63页
后记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上海戏剧审查制度研究(1927-1937年)
下一篇:社会法核心概念的界定--基于对社会权利核心地位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