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学习、研究论文

社会法核心概念的界定--基于对社会权利核心地位的质疑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言第10-13页
第一章 社会法中社会权利的地位第13-19页
    第一节 社会法学者对社会权利的界定第13-16页
        一、 通说第13-15页
        二、 其他观点第15-16页
    第二节 社会法学者对社会权利的推崇第16-19页
        一、 从历史沿革角度第17-18页
        二、 从社会法的界定角度第18-19页
        三、 从社会权构成角度第19页
第二章 社会权利的概念探析第19-31页
    第一节 社会权利的渊源第20-26页
        一、 社会权利的理论渊源第20-22页
        二、 社会权利的法律渊源第22-26页
    第二节 社会权利的发展路径第26-31页
        一、 西方社会权利的发展路径第26-28页
        二、 中国社会权利的调整路径第28-31页
第三章 对社会法核心概念地位的反驳第31-46页
    第一节 社会法中核心概念的应有之义第31-34页
        一、 社会结构说第31-32页
        二、 法域说第32-33页
        三、 核心概念的特征第33-34页
    第二节 社会权利不具备核心概念的特征第34-41页
        一、 形式层面第34-35页
        二、 制度层面第35-39页
        三、 理论层面第39-41页
    第三节 社会权利设置为核心概念的动机第41-46页
        一、 表层:迎合学术需要第42-44页
        二、 深层:争夺学术领地第44-46页
第四章 社会权益是社会法核心概念的证成第46-56页
    第一节 社会权益概念的界定第46-48页
        一、 权益的概念第46-47页
        二、 社会权益的概念第47-48页
    第二节 社会权益是社会法的核心概念第48-52页
        一、 从“社会权益”的性质角度证明第48-49页
        二、 从社会法的构成角度证明第49-52页
    第三节 社会权益作为社会法的核心概念具有现实操作性第52-56页
        一、 理论上具有适当性第52-54页
        二、 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第54-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3-64页
后记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光绪年间关于赈灾的法律问题研究--以防控流民为视角
下一篇:清代徽州坟产纠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