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概述 | 第12-13页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怠速工况转向系统振动试验分析 | 第19-36页 |
2.1 怠速时转向系统振动机理 | 第19-20页 |
2.2 转向系统振动试验 | 第20-25页 |
2.2.1 试验设备 | 第20-21页 |
2.2.2 怠速方向盘振动测试 | 第21-22页 |
2.2.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22-24页 |
2.2.4 冷却风扇扫频试验 | 第24-25页 |
2.3 模态试验理论与测试方法 | 第25-30页 |
2.3.1 试验模态理论分析 | 第25-28页 |
2.3.2 模态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2.3.3 模态试验测试流程 | 第29-30页 |
2.4 “源—路径—响应点”分析 | 第30-35页 |
2.4.1 激励源分析 | 第30-31页 |
2.4.2 传递路径分析 | 第31-33页 |
2.4.3 方向盘模态试验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半截白车身及转向系统的有限元建模 | 第36-46页 |
3.1 半截白车身及转向系统有限元建模原因分析 | 第36页 |
3.2 有限元理论 | 第36-38页 |
3.2.1 有限元法分析过程 | 第36-37页 |
3.2.2 有限元分析求解过程 | 第37-38页 |
3.3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38-39页 |
3.3.1 Hypermesh简介 | 第38页 |
3.3.2 MSC/Nastran简介 | 第38-39页 |
3.4 半截白车身及转向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5页 |
3.4.1 建模流程 | 第39页 |
3.4.2 几何模型清理 | 第39页 |
3.4.3 网格单元确定 | 第39-40页 |
3.4.4 建模中的几个关键点 | 第40-43页 |
3.4.5 网格检查 | 第43-44页 |
3.4.6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半截白车身及转向系统模态分析与频率响应分析 | 第46-56页 |
4.1 模态分析与频率响应分析理论 | 第46-49页 |
4.1.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6-48页 |
4.1.2 频率响应分析理论 | 第48-49页 |
4.2 模态算法的选择 | 第49页 |
4.3 半截白车身及转向系统的模态分析 | 第49-53页 |
4.3.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4.3.2 模态计算与分析 | 第50-53页 |
4.4 转向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 第53-55页 |
4.4.1 频率响应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4.4.2 冷却风扇激励 | 第54页 |
4.4.3 分析参数设置 | 第54页 |
4.4.4 转向系统频率响应分析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转向系统优化设计与试验验证 | 第56-69页 |
5.1 转向系支撑结构灵敏度分析 | 第56-60页 |
5.1.1 灵敏度分析理论 | 第56-57页 |
5.1.2 转向系的灵敏度分析 | 第57-60页 |
5.2 转向系统优化设计 | 第60-65页 |
5.2.1 建立数学模型 | 第60-61页 |
5.2.2 MSC.Nastran优化方法 | 第61页 |
5.2.3 建立优化过程 | 第61-62页 |
5.2.4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2.5 优化后转向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 第64-65页 |
5.3 优化后转向系统强度校核 | 第65-67页 |
5.4 优化后转向系统试验分析 | 第67-68页 |
5.4.1 转向系统振动试验验证 | 第67-68页 |
5.4.2 转向系统模态试验验证 | 第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冷却模块减振垫结构改进及试验验证 | 第69-75页 |
6.1 减振垫结构改进设计 | 第69-70页 |
6.2 减振垫结构改进后CRFM的模态分析 | 第70-72页 |
6.3 怠速转向系统振动试验验证 | 第72-7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7.1 总结 | 第75-76页 |
7.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