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基于资本形成能力视角对中国国际借贷的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文献评述第13页
    1.3 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与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4页
        1.3.2 文章结构安排第14-15页
        1.3.3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第15页
    1.4 重要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第15-17页
第二章 中国国际借贷流量与存量演变历程分析第17-29页
    2.1 中国国际借贷流量分析第17-23页
        2.1.1 经常项目的特征第18-22页
        2.1.2 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特征第22-23页
    2.2 中国国际借贷存量分析第23-27页
        2.2.1 国际投资头寸和国际收支统计上的关系第23-24页
        2.2.2 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的特征第24-27页
    2.3 中国国际借贷状况的影响第27-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资本形成能力与国际借贷的理论关系与模型构建第29-36页
    3.1 资本形成能力与国际借贷的理论关系第29-31页
        3.1.1 消费理论和储蓄投资转化理论第29页
        3.1.2 储蓄投资差额(S-I)与国际收支的理论关系第29-30页
        3.1.3 投资的行业配置与国际收支的关系第30-31页
    3.2 理论模型的构建第31-34页
        3.2.1 模型背景概述第31-32页
        3.2.2 资本形成能力的引入第32页
        3.2.3 经济均衡第32-34页
    3.3 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资本形成能力对中国国际借贷的解释第36-50页
    4.1 我国的消费和储蓄情况分析第36-39页
    4.2 我国资本形成能力与国际收支分析第39-47页
        4.2.1 我国资本形成能力分析第39-44页
        4.2.2 我国的金融体系特征与产业资本形成能力分析第44-46页
        4.2.3 我国的资本形成能力与外资利用第46-47页
    4.3 中美国际投资头寸盈利能力对比分析第47-48页
    4.4 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资本形成能力与中国国际借贷实证研究第50-56页
    5.1 模型说明和数据的选取第50-51页
        5.1.1 传统实证模型简介第50页
        5.1.2 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的选取第50-51页
    5.2 时间序列数据相关检验第51-54页
        5.2.1 平稳性检验第51-52页
        5.2.2 协整检验第52-53页
        5.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53页
        5.2.4 误差修正模型回归结果分析第53-54页
    5.3 小结第54-56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56-60页
    6.1 结论第56页
    6.2 相关建议第56-60页
        6.2.1 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第56-57页
        6.2.2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改善资本配置第57-58页
        6.2.3 完善金融体系建设,丰富金融市场层级第58页
        6.2.4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本定价中的作用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操作风险的存款保险定价研究
下一篇:创业板指数日内波动特性的分时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