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稳像系统中全局运动检测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符号对照表第12-13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3-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3页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7-18页
    1.2 电子稳像技术发展简介第18-20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20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0-23页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0-21页
        1.3.2 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电子稳像关键技术分析第23-35页
    2.1 电子稳像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第23页
    2.2 电子稳像系统数学模型第23-25页
        2.2.1 摄像机坐标系与图像坐标系分析第23-24页
        2.2.2 图像的运动模型第24-25页
    2.3 稳像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第25-29页
        2.3.1 基于图像块的运动估计算法第26-27页
        2.3.2 基于像素灰度信息的运动估计算法第27-28页
        2.3.3 基于频域的运动估计算法第28页
        2.3.4 基于图像特征的运动估计算法第28-29页
        2.3.5 运动估计算法分析第29页
    2.4 运动滤波和补偿算法研究第29-32页
        2.4.1 运动滤波算法分析第29-31页
        2.4.2 运动补偿算法分析第31-32页
    2.5 电子稳像算法性能评价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运动前景干扰下的电子稳像算法研究第35-55页
    3.1 引言第35页
    3.2 特征点提取算法研究第35-41页
        3.2.1 Harris角点检测算法第35-36页
        3.2.2 Susan角点检测算法第36-37页
        3.2.3 SIFT特征提取算法第37页
        3.2.4 SURF特征提取算法第37-41页
    3.3 特征点有效性效验第41-46页
        3.3.1 RANSAC误匹配剔除算法第41-42页
        3.3.2 离不变准则第42-43页
        3.3.3 改进的空间距离不变准则第43-45页
        3.3.4 效验算法实验仿真分析第45-46页
    3.4 前景干扰下的稳像算法研究第46-48页
        3.4.1 算法原理第46-47页
        3.4.2 运动前景提取第47-48页
    3.5 实验仿真效果分析第48-52页
        3.5.1 稳像质量分析第48-49页
        3.5.2 稳像效果分析第49-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四章 景深情况下的电子稳像算法研究第55-67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基础理论分析第55-58页
        4.2.1 摄像机运动对成像关系的影响第55-57页
        4.2.2 不同景深下的特征点第57-58页
    4.3 不同景深区域获取第58-61页
        4.3.1 局部运动矢量获取第59-60页
        4.3.2 基于快速全局K-均值的运动矢量聚类第60-61页
    4.4 运动参数获取和补偿第61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67-69页
    5.1 研究结论第67页
    5.2 研究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1. 基本情况第75页
    2. 教育背景第75页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TMS320F28335的永磁交流同步伺服系统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伺服驱动器速度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