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像系统中全局运动检测算法的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7-18页 |
1.2 电子稳像技术发展简介 | 第18-20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0-23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1.3.2 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电子稳像关键技术分析 | 第23-35页 |
2.1 电子稳像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 | 第23页 |
2.2 电子稳像系统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2.2.1 摄像机坐标系与图像坐标系分析 | 第23-24页 |
2.2.2 图像的运动模型 | 第24-25页 |
2.3 稳像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25-29页 |
2.3.1 基于图像块的运动估计算法 | 第26-27页 |
2.3.2 基于像素灰度信息的运动估计算法 | 第27-28页 |
2.3.3 基于频域的运动估计算法 | 第28页 |
2.3.4 基于图像特征的运动估计算法 | 第28-29页 |
2.3.5 运动估计算法分析 | 第29页 |
2.4 运动滤波和补偿算法研究 | 第29-32页 |
2.4.1 运动滤波算法分析 | 第29-31页 |
2.4.2 运动补偿算法分析 | 第31-32页 |
2.5 电子稳像算法性能评价 | 第32-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运动前景干扰下的电子稳像算法研究 | 第35-5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特征点提取算法研究 | 第35-41页 |
3.2.1 Harris角点检测算法 | 第35-36页 |
3.2.2 Susan角点检测算法 | 第36-37页 |
3.2.3 SIFT特征提取算法 | 第37页 |
3.2.4 SURF特征提取算法 | 第37-41页 |
3.3 特征点有效性效验 | 第41-46页 |
3.3.1 RANSAC误匹配剔除算法 | 第41-42页 |
3.3.2 离不变准则 | 第42-43页 |
3.3.3 改进的空间距离不变准则 | 第43-45页 |
3.3.4 效验算法实验仿真分析 | 第45-46页 |
3.4 前景干扰下的稳像算法研究 | 第46-48页 |
3.4.1 算法原理 | 第46-47页 |
3.4.2 运动前景提取 | 第47-48页 |
3.5 实验仿真效果分析 | 第48-52页 |
3.5.1 稳像质量分析 | 第48-49页 |
3.5.2 稳像效果分析 | 第49-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四章 景深情况下的电子稳像算法研究 | 第55-67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基础理论分析 | 第55-58页 |
4.2.1 摄像机运动对成像关系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2 不同景深下的特征点 | 第57-58页 |
4.3 不同景深区域获取 | 第58-61页 |
4.3.1 局部运动矢量获取 | 第59-60页 |
4.3.2 基于快速全局K-均值的运动矢量聚类 | 第60-61页 |
4.4 运动参数获取和补偿 | 第61页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7-6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1. 基本情况 | 第75页 |
2. 教育背景 | 第75页 |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