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化、电能应用论文--电力拖动(电气传动)论文--控制系统论文--同步旋转及随动系统论文

基于TMS320F28335的永磁交流同步伺服系统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7-21页
        1.2.1 伺服系统的发展历史第17页
        1.2.2 伺服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最新研究动向第19-21页
    1.3 本论文内容安排第21-24页
第二章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控制方式介绍第24-38页
    2.1 PMSM的数学模型第24-25页
    2.2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算法第25-27页
        2.2.1 随机PWM第25页
        2.2.2 正弦脉宽调制技术SPWM第25-26页
        2.2.3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第26-27页
    2.3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第27-28页
    2.4 控制策略的选取及其原理框图第28-29页
    2.5 SVPWM的实现第29-35页
        2.5.1 SVPWM的原理第29-32页
        2.5.2 SVPWM实现方式第32-35页
    2.6 PMSM转子位置检测第35-37页
        2.6.1 PMSM初始位置检测方法介绍第35-36页
        2.6.2 复合式光电编码器工作原理第36-37页
    2.7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第38-54页
    3.1 系统总体框图介绍第38页
    3.2 DSP核心控制板第38-46页
        3.2.1 DSP芯片介绍第39-41页
        3.2.2 TMS320F28335外围电路设计第41-46页
    3.3 主电路设计与选型第46-49页
        3.3.1 整流电路第47页
        3.3.2 滤波电路第47-48页
        3.3.3 逆变电路第48页
        3.3.4 IPM电源板第48-49页
    3.4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第49-50页
    3.5 高速光耦第50-51页
    3.6 抗干扰和电磁兼容问题第51-52页
    3.7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永磁同步伺服调速系统软件设计第54-62页
    4.1 CCS开发环境介绍第54-55页
    4.2 系统主程序结构介绍第55-56页
    4.3 初始位置的确定第56-57页
    4.4 SVPWM软件实现第57-58页
    4.5 ECAP捕获中断程序设计第58-59页
    4.6 AD采样程序设计第59-60页
    4.7 eQEP模块程序设计第60页
    4.8 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第60-61页
    4.9 本章总结第61-62页
第五章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仿真及其实验第62-78页
    5.1 系统各个模块的建模及其搭建第62-69页
        5.1.1 PI控制器模块第62页
        5.1.2 坐标变换模块第62-63页
        5.1.3 SVPWM模块搭建第63-66页
        5.1.4 电机模块、逆变器模块及检测模块第66-69页
    5.2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SVPWM控制系统模型搭建第69-70页
    5.3 系统仿真实验第70-72页
    5.4 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2-77页
        5.4.1 实验平台介绍第72-74页
        5.4.2 实验波形分析第74-77页
    5.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总结与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致谢第84-86页
作者简介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用槟榔自动切籽机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稳像系统中全局运动检测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