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强度折减系数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单自由度体系 | 第11-13页 |
1.2.2 多自由度体系 | 第13-15页 |
1.3 强度折减系数的应用与分析 | 第15-21页 |
1.4 钢框架-支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1.4.1 钢框架-支撑体系 | 第21-23页 |
1.4.2 钢框架-支撑体系强度折减系数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4.3 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计算模型 | 第27-38页 |
2.1 强度折减系数模型 | 第27-32页 |
2.1.1 Newmark和Hall模型 | 第27页 |
2.1.2 Nassar和Krawinkler模型 | 第27-28页 |
2.1.3 Fajfar和Vidic模型 | 第28页 |
2.1.4 Miranda模型 | 第28-29页 |
2.1.5 Borzi和Elnashai模型 | 第29-30页 |
2.1.6 翟长海模型 | 第30页 |
2.1.7 卓卫东和范立础模型 | 第30-31页 |
2.1.8 小结 | 第31-32页 |
2.2 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计算模型 | 第32-33页 |
2.2.1 恢复力模型 | 第32-33页 |
2.2.2 参数定义 | 第33页 |
2.3 强度折减系数及延性系数的定义 | 第33-34页 |
2.4 强度折减系数模型 | 第34-36页 |
2.4.1 延性方程 | 第34-35页 |
2.4.2 强度折减系数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2.5 地震记录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单自由度CBF体系强度折减系数 | 第38-54页 |
3.1 特征周期Tg选取 | 第38-40页 |
3.2 强度折减系数谱的基本特征 | 第40-44页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0页 |
3.3.1 延性系数影响 | 第45页 |
3.3.2 刚度储备影响 | 第45-47页 |
3.3.3 强度储备影响 | 第47-49页 |
3.3.4 阻尼比影响 | 第49-50页 |
3.4 考虑储备系数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多自由度CBF体系强度折减系数应用 | 第54-65页 |
4.1 参数定义 | 第54-55页 |
4.2 分析方法 | 第55-57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57-64页 |
4.3.1 工程概况 | 第57页 |
4.3.2 分析模型及参数确定 | 第57-59页 |
4.3.3 地震记录的选取 | 第59-61页 |
4.3.4 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