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研究舟山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8页 |
1.1 研究舟山市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的必要性 | 第12-15页 |
1.1.1 是群岛新区发展的必由之途 | 第13页 |
1.1.2 将打破土地碎片化的制约瓶颈 | 第13-14页 |
1.1.3 促进形成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 | 第14页 |
1.1.4 能有效维护渔农民权益 | 第14-15页 |
1.2 研究舟山市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实意义 | 第15-18页 |
1.2.1 化解“二元化”结构,推动新农村建设 | 第15-16页 |
1.2.2 尊重并实现集体土地权益的平等保护 | 第16页 |
1.2.3 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秩序 | 第16-17页 |
1.2.4 有效提升土地资源使用率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外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相关土地制度 | 第18-32页 |
2.1 土地征收及征用制度 | 第18-23页 |
2.1.1 国外经验 | 第18-21页 |
2.1.2 国外经验与国内做法对比 | 第21-23页 |
2.2 土地信托制度 | 第23-28页 |
2.2.1 土地信托的内涵及优势 | 第23-24页 |
2.2.2 国外经验 | 第24-28页 |
2.3 土地整理制度 | 第28-32页 |
2.3.1 土地整理介绍 | 第28-29页 |
2.3.2 国外经验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国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各地模式 | 第32-37页 |
3.1 乡镇企业改制型的湖州模式 | 第32-33页 |
3.2 政府主导型的芜湖模式 | 第33页 |
3.3 经济驱动型的广东模式 | 第33-34页 |
3.4 土地股份化的苏州模式 | 第34-35页 |
3.5 指标“增减挂钩”的成都模式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舟山市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状 | 第37-46页 |
4.1 舟山市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现状 | 第37-41页 |
4.1.1 集体建设用地宗地数、总面积及分布情况 | 第37-40页 |
4.1.2 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际用途 | 第40-41页 |
4.2 渔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实施情况 | 第41-43页 |
4.3 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6页 |
4.3.1 陆域面积狭小,可利用土地有限 | 第43页 |
4.3.2 耕地后备资源枯竭,质量较低 | 第43-44页 |
4.3.3 建设用地布局无法满足新区的用地需求 | 第44页 |
4.3.4 异地公寓式集聚模式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 第44-46页 |
第五章 舟山市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研究 | 第46-52页 |
5.1 适合流转的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界定 | 第46-48页 |
5.1.1 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范围限制 | 第46页 |
5.1.2 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形式分类 | 第46-48页 |
5.2 舟山市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实现路径 | 第48-52页 |
5.2.1 建立渔农村集体用地流转的批准体系和程序 | 第48页 |
5.2.2 建立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价款评估体系 | 第48-50页 |
5.2.3 建立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平台 | 第50-51页 |
5.2.4 建立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化标准和模式 | 第51页 |
5.2.5 强化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登记发证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对舟山市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的建议 | 第52-57页 |
6.1 政府宏观调控层面 | 第52-54页 |
6.1.1 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 第52-53页 |
6.1.2 完善用途管制制度 | 第53页 |
6.1.3 严格入市资格审批 | 第53页 |
6.1.4 信息发布及时 | 第53-54页 |
6.2 市场运行层面 | 第54-55页 |
6.2.1 公益性用地的市场配置 | 第54-55页 |
6.2.2 非公益性用地的市场配置 | 第55页 |
6.3 土地执法监察层面 | 第55-57页 |
6.3.1 强化耕地保护,促进节约集约 | 第55页 |
6.3.2 构建国土资源管理的共同责任机制 | 第55-56页 |
6.3.3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责任机制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