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1 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1.1 供体植株的基因型 | 第13页 |
1.1.2 小孢子预处理 | 第13-14页 |
1.1.3 培养基成分 | 第14-15页 |
1.1.4 小孢子胚状体植株再生 | 第15页 |
1.1.5 小孢子培养在创制种质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 黄心、抗根肿病、耐抽薹大白菜育种研究 | 第16-17页 |
1.2.1 黄心大白菜品种选育 | 第16页 |
1.2.2 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选育 | 第16-17页 |
1.2.3 耐抽薹大白菜品种选育 | 第17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2 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 | 第18-21页 |
2.2.1 小孢子胚胎发生 | 第18-19页 |
2.2.2 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差异 | 第19页 |
2.2.3 6-BA及NAA对大白菜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 | 第19页 |
2.2.4 MB对大白菜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 | 第19页 |
2.2.5 大白菜小孢子胚状体再生成苗 | 第19页 |
2.2.6 NAA对大白菜小孢子再生植株生根及移栽成活的影响 | 第19页 |
2.2.7 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 第19页 |
2.2.8 大白菜DH系植物学性状鉴定 | 第19-20页 |
2.2.9 大白菜DH系抗根肿病鉴定方法 | 第20页 |
2.2.10 大白菜DH系植株抽薹性鉴定方法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30页 |
3.1 基因型对大白菜小孢子胚发生能力的影响 | 第21页 |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 | 第21-22页 |
3.3 亚甲蓝对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 | 第22-23页 |
3.4 亚甲蓝对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的影响 | 第23-24页 |
3.5 NAA对大白菜小孢子再生植株生根及移栽成活的影响 | 第24页 |
3.6 再生植株倍性鉴定 | 第24-26页 |
3.7 大白菜DH系植物学性状调查 | 第26-27页 |
3.8 大白菜DH系抗根肿病鉴定 | 第27-28页 |
3.9 大白菜DH系抽薹性鉴定 | 第28-30页 |
4 讨论 | 第30-32页 |
4.1 基因型对小孢子胚发生能力的影响 | 第30页 |
4.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孢子胚发生的影响 | 第30页 |
4.3 细胞器抗氧化剂对小孢子胚发生和胚状体发育的影响 | 第30-31页 |
4.4 小孢子再生植株的自然加倍 | 第31页 |
4.5 本研究的后续工作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图版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