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植物叶缘裂刻性状的分子机理及QTL定位研究 | 第11-14页 |
1.1.1 植物叶缘裂刻性状生物学功能 | 第11-12页 |
1.1.2 植物叶缘裂刻形成的分子机理 | 第12页 |
1.1.3 白菜类作物叶缘裂刻相关QTL(基因)定位 | 第12-14页 |
1.2 候选基因的预测方法研究 | 第14-15页 |
1.3 QTL(基因)的克隆研究 | 第15-16页 |
1.4 候选基因表达特性研究 | 第16-19页 |
1.4.1 RNA原位杂交技术 | 第16-17页 |
1.4.2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 第17页 |
1.4.3 qRT-PCR技术 | 第17-18页 |
1.4.4 蛋白印记技术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白菜叶缘裂刻基因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预测 | 第20-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8页 |
2.2.1 形态观察及光合参数测定 | 第22-23页 |
2.2.2 白菜叶缘裂刻基因精细定位 | 第23-24页 |
2.2.3 候选基因预测 | 第24-27页 |
2.2.4 叶缘裂刻基因比较 | 第27-28页 |
2.3 讨论 | 第28-30页 |
2.3.1 叶缘裂刻植株的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测定 | 第28页 |
2.3.2 叶缘裂刻基因精细定位 | 第28-29页 |
2.3.3 候选基因预测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白菜Bra009489基因的结构及表达分析 | 第31-5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3.1.1 材料 | 第31-32页 |
3.1.2 田间实验设计 | 第32页 |
3.1.3 第一链cDNA的获得 | 第32页 |
3.1.4 Bra009489基因的克隆 | 第32-34页 |
3.1.5 Bra009489基因序列特征分析 | 第34页 |
3.1.6 Bra009489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4-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兙 | 第36-51页 |
3.2.1 总RNA的提取 | 第36页 |
3.2.2 核酸序列分析 | 第36-38页 |
3.2.3 蛋白序列分析 | 第38-41页 |
3.2.4 Bra009489蛋白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41-42页 |
3.2.5 RcBr和NIL序列比较分析 | 第42-46页 |
3.2.6 Bra009489基因多态性分析 | 第46-50页 |
3.2.7 Bra009489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50-51页 |
3.3 讨论 | 第51-52页 |
3.3.1 Bra009489蛋白序列特征 | 第51页 |
3.3.2 RcBr和NIL序列比较分析 | 第51页 |
3.3.3 Bra009489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51-52页 |
3.4 小结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