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基本建设经济论文--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论文

PPP模式物有所值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课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动态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3-14页
        1.2.3 研究评述第14-15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安排第15-16页
    1.4 研究路线第16-17页
2 基本理论和概念第17-25页
    2.1 基本理论第17-20页
        2.1.1 公共产品理论第17页
        2.1.2 交易成本理论第17-18页
        2.1.3 博弈理论第18-20页
    2.2 基本概念第20-25页
        2.2.1 PPP模式第20-21页
        2.2.2 物有所值第21-22页
        2.2.3 物有所值评价在PPP实践中的作用第22-25页
3 物有所值评价的方法第25-33页
    3.1 定性方法第25-28页
        3.1.1 德尔菲法第25-26页
        3.1.2 专家评分法第26-27页
        3.1.3 两种方法的比较第27-28页
    3.2 定量方法第28-31页
        3.2.1 竞争性投标方法第28-29页
        3.2.2 公共部门参照标准法第29-30页
        3.2.3 两种方法的比较第30-31页
    3.3 我国物有所值评价方法的选择第31-33页
4 PPP模式物有所值评价实例—C市医养结合项目第33-47页
    4.1 项目概述第33-35页
        4.1.1 项目概况第33页
        4.1.2 回报机制第33-35页
    4.2 定性评价第35-42页
        4.2.1 物有所值定性评价说明第35-36页
        4.2.2 物有所值定性评分标准第36-42页
        4.2.3 定性分析结论第42页
    4.3 物有所值定量评价第42-47页
        4.3.1 定量分析步骤第42页
        4.3.2 确定折现率第42页
        4.3.3 PSC值计算第42-45页
        4.3.4 PPPs值计算第45-46页
        4.3.5 定量计算结果第46-47页
5 建议第47-53页
    5.1 完善现有的PPP规范文件第47页
    5.2 定量描述方法和客观权重赋值第47-49页
        5.2.1 定量描述方法第48-49页
        5.2.2 客观赋权法第49页
    5.3 深化对评价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第49-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原木进口风险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招聘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