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一、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 第14-17页 |
(一)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 第14-15页 |
(二)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溯源 | 第15-17页 |
1.马克思主义命运共同体思想 | 第15-16页 |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源泉 | 第16-17页 |
二、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认识 | 第17-22页 |
(一)同圆两个梦:中国梦与“世界梦” | 第17-18页 |
(二)三种核心意识:国际意识、共生意识、国家意识 | 第18-19页 |
(三)理性爱国,培养中国特色的“世界公民” | 第19-21页 |
(四)命运共同体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 | 第21-22页 |
三、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和面临挑战 | 第22-31页 |
(一)民众心态、情感、认识问题 | 第22-23页 |
1.非理性的国民心态 | 第22页 |
2.理性爱国伴随突出的非理性爱国 | 第22-23页 |
3.未能而我那时到爱国与爱世界的内在统一关系 | 第23页 |
(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1.课程内容问题 | 第23-25页 |
2.教育方式问题 | 第25页 |
3.教师队伍问题 | 第25-26页 |
(三)全球背景下的多元思潮挑战 | 第26-29页 |
1.普世价值对命运共同体共生性的挑战 | 第26页 |
2.人类利益的相关性取向对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性的挑战 | 第26-27页 |
3.狭隘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对爱国主义教育超越性的挑战 | 第27页 |
4.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对爱国主义教育时代性的挑战 | 第27-28页 |
5.新自由主义思潮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安全性的挑战 | 第28-29页 |
(四)国际环境和海外学界质疑的挑战 | 第29-31页 |
1.国际环境的挑战 | 第29页 |
2.他者质疑的挑战 | 第29-31页 |
四、命运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进及发展策略 | 第31-39页 |
(一)以整体性、开放性、共生性的思维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第31-32页 |
(二)把握新要求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 | 第32-34页 |
1.世界眼光,切忌闭关自守 | 第32-33页 |
2.理性爱国,切忌崇外排外 | 第33页 |
3.坚定立场,切忌模糊边界 | 第33页 |
4.平衡关系,促进相互统一 | 第33页 |
5.交流对比,增强爱国自觉 | 第33-34页 |
6.加强合作,践行爱国主义 | 第34页 |
(三)增加或增强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 第34-36页 |
1.进行命运共同体意识教育 | 第34页 |
2.增强国际观、国际意识教育 | 第34-35页 |
3.加强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教育 | 第35页 |
4.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国际法制意识、规则意识 | 第35-36页 |
(四)坚守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与方式 | 第36-39页 |
1.多学科协同,跨课程培养 | 第36页 |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36-37页 |
3.紧抓师资队伍,进行可持续的岗位培训 | 第37页 |
4.提升对外交流幅度和对外交流水平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