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视角下绿色建筑部品供应商的选择评价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6页 |
1.2.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住宅产业化评价体系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供应商选择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17-20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2 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绿色建筑部品供应商相关理论分析 | 第20-34页 |
2.1 住宅产业化 | 第20-24页 |
2.1.1 住宅产业化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住宅产业化的核心理论 | 第21-23页 |
2.1.3 住宅产业化发展三阶段 | 第23-24页 |
2.2 绿色建筑部品 | 第24-28页 |
2.2.1 绿色建筑部品的概念 | 第24-25页 |
2.2.2 绿色建筑部品的分类 | 第25-26页 |
2.2.3 绿色建筑部品的特征 | 第26-27页 |
2.2.4 绿色建筑部品的优势 | 第27-28页 |
2.3 绿色建筑部品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 第28-33页 |
2.3.1 绿色建筑部品供应商的分类 | 第28-30页 |
2.3.2 绿色建筑部品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重要性 | 第30-31页 |
2.3.3 绿色建筑部品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特殊性 | 第31页 |
2.3.4 绿色建筑部品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流程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绿色建筑部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4-42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作用 | 第34-36页 |
3.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4-35页 |
3.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作用 | 第35-36页 |
3.2 建筑绿色建筑部品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41页 |
3.2.2 产品价值评价指标项 | 第36-37页 |
3.2.3 企业能力评价指标项 | 第37-38页 |
3.2.4 绿色发展评价指标项 | 第38-39页 |
3.2.5 合作潜力评价指标项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绿色建筑部品供应商评价模型构建 | 第42-53页 |
4.1 评价模型集成方法分析 | 第42-49页 |
4.1.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2-43页 |
4.1.2 肯特指数法 | 第43-45页 |
4.1.3 突变级数法 | 第45-47页 |
4.1.4 层次分析法 | 第47-49页 |
4.2 评价模型具体应用流程 | 第49-52页 |
4.2.1 模型框架搭建 | 第49-51页 |
4.2.2 模型计算过程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 | 第53-72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3-54页 |
5.2 数据处理 | 第54-67页 |
5.2.1 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5-57页 |
5.2.2 三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7-67页 |
5.3 计算过程 | 第67-71页 |
5.3.1 产品指标的计算 | 第67-68页 |
5.3.2 企业指标的计算 | 第68-69页 |
5.3.3 绿色指标的计算 | 第69-70页 |
5.3.4 合作指标的计算 | 第70页 |
5.3.5 总分值的计算 | 第70-71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