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Summary | 第4页 |
导论 | 第5-11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5-8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8-11页 |
第一章 位卑未掩丹青才:仇英的生平与画艺 | 第11-21页 |
1.1 明代苏州的社会文化与绘画艺术 | 第11-13页 |
1.1.1 明代的商品经济与书画市场 | 第11-12页 |
1.1.2 隆道崇仙的时代潮流与文人隐居的审美文化 | 第12-13页 |
1.1.3 吴门画派的崛起 | 第13页 |
1.2 仇英的师承与交游 | 第13-16页 |
1.2.1 仇英与周臣 | 第14-15页 |
1.2.2 仇英与吴中文人 | 第15页 |
1.2.3 仇英与苏州富商 | 第15-16页 |
1.3 历代对仇英画艺的评价 | 第16-21页 |
1.3.1 明代对仇英画艺的评价 | 第16-17页 |
1.3.2 清代对仇英画艺的评价 | 第17-18页 |
1.3.3 近现代对仇英画艺的评价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精工而有士气:仇英绘画的审美分析 | 第21-31页 |
2.1 仇英绘画的构图与印章 | 第21-23页 |
2.1.1 缜密精巧的构图 | 第21-22页 |
2.1.2 葫芦形章 | 第22-23页 |
2.2 仇英绘画的线条与色彩 | 第23-25页 |
2.2.1 疏散文秀的线条 | 第23-24页 |
2.2.2 精丽妍雅的色彩 | 第24-25页 |
2.3 仇英绘画的主题意蕴 | 第25-31页 |
2.3.1 仙隐主题 | 第26-27页 |
2.3.2 十洲仙境的生命追求 | 第27-28页 |
2.3.3 体道合真的人生境界 | 第28-31页 |
第三章 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再论仇英绘画的审美价值 | 第31-41页 |
3.1 以形写神:工笔与写意的融合 | 第31-35页 |
3.1.1 中国古典绘画传统中的工笔与写意 | 第31-33页 |
3.1.2 仇英绘画的艺术手法:兼工带写 | 第33-34页 |
3.1.3 仇英的绘画理念:以形写神 | 第34-35页 |
3.2 山水人物画:人物画与山水画的融合与开新 | 第35-41页 |
3.2.1 以人物入山水 | 第36-37页 |
3.2.2 叙事性与诗意的融合 | 第37-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图版 | 第46-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