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2-34页 |
1.1 自我分化的研究综述 | 第12-22页 |
1.1.1 自我分化的概念 | 第12-13页 |
1.1.2 自我分化的结构 | 第13-16页 |
1.1.3 影响自我分化的因素 | 第16-19页 |
1.1.4 自我分化的测量 | 第19-22页 |
1.1.5 大学生自我分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2 自我认同的研究综述 | 第22-29页 |
1.2.1 自我认同的概念 | 第22-25页 |
1.2.2 自我认同的测量 | 第25-26页 |
1.2.3 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2.4 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 第27-29页 |
1.3 社会适应的研究综述 | 第29-32页 |
1.3.1 社会适应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 第29页 |
1.3.2 社会适应的研究范式 | 第29-30页 |
1.3.3 社会适应的测量 | 第30页 |
1.3.4 国内外大学生社会适应研究的进展 | 第30-32页 |
1.4 本研究意义 | 第32-34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32页 |
1.4.2 现实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34-37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2.3.1 研究对象 | 第35页 |
2.3.2 研究工具 | 第35-36页 |
2.3.3 施测过程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37-55页 |
3.1 自我认同研究结果 | 第37-39页 |
3.1.1 自我认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37-38页 |
3.1.2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差异分析 | 第38-39页 |
3.2 自我分化的研究结果 | 第39-40页 |
3.2.1 大学生自我分化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39页 |
3.2.2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自我分化的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3.3 社会适应的研究结果 | 第40-41页 |
3.3.1 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40页 |
3.3.2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差异 | 第40-41页 |
3.4 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社会适应、自我分化的相关分析 | 第41-44页 |
3.4.1 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3.4.2 贫困大学生自我分化和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3.4.3 贫困大学生自我认同和自我分化的相关分析 | 第43-44页 |
3.5 大学生自我认同对自我分化和社会适应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4-55页 |
3.5.1 贫困大学生成就型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4-45页 |
3.5.2 非贫困大学生成就型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5-46页 |
3.5.3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成就型自我认同中介作用的差异 | 第46-47页 |
3.5.4 贫困大学生延缓型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7-49页 |
3.5.5 非贫困大学生延缓型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9-50页 |
3.5.6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延缓型自我认同中介作用的差异 | 第50-51页 |
3.5.7 贫困大学生排他型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1-52页 |
3.5.8 非贫困大学生排他型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2-53页 |
3.5.9 贫困大学生弥散型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3-54页 |
3.5.10 非贫困大学生弥散型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4-5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5-57页 |
4.1 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自我分化的差异 | 第55页 |
4.2 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差异 | 第55-56页 |
4.3 大学生自我认同的中介作用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页 |
5.2 研究创新 | 第57页 |
5.3 研究不足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附录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