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微污染水简介 | 第11-12页 |
1.1.1 微污染水基本含义 | 第11页 |
1.1.2 微污染水的水质特征 | 第11-12页 |
1.2 我国铁锰微污染水的分布及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1.3 铁锰的来源与危害 | 第13-14页 |
1.3.1 铁锰的来源 | 第13-14页 |
1.3.2 铁锰对人体危害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 第14页 |
1.4 铁锰的去除技术及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1.4.1 传统的铁锰去除技术 | 第14-16页 |
1.4.2 生物除铁除锰技术 | 第16-17页 |
1.4.3 生物去除铁锰的微生物研究 | 第17页 |
1.5 碳化稻壳的特征及应用 | 第17-18页 |
1.6 课题来源 | 第18页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8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9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 试验装置 | 第22-23页 |
2.3 试验所需试剂及设备仪器 | 第23-24页 |
2.3.1 试验所需主要试剂 | 第23页 |
2.3.2 试验所需主要设备及仪器 | 第23-24页 |
2.4 滤池接触氧化法启动试验 | 第24页 |
2.5 生物净化滤池启动及运行条件的优化试验 | 第24-26页 |
2.5.1 生物净化滤池启动试验 | 第24-25页 |
2.5.2 不同进水流速对铁锰去除的影响试验 | 第25页 |
2.5.3 不同进水铁离子浓度对铁锰去除的影响试验 | 第25页 |
2.5.4 不同进水锰离子浓度对铁锰去除的影响试验 | 第25页 |
2.5.5 不同反冲洗强度对铁锰去除的影响试验 | 第25-26页 |
2.5.6 不同反冲洗周期对铁锰去除的影响试验 | 第26页 |
2.5.7 不同反冲洗时间对铁锰去除的影响试验 | 第26页 |
2.6 生物净化滤池滤料形态及菌群结构分析试验 | 第26-31页 |
2.6.1 滤料扫描电镜分析 | 第26-27页 |
2.6.2 滤料表面物质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2.6.3 滤料表面元素能谱分析 | 第27页 |
2.6.4 不同滤层深度铁锰氧化菌菌群结构分析 | 第27-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5页 |
3.1 滤池启动试验研究 | 第31-37页 |
3.1.1 接触氧化法对铁锰去除效果 | 第31-32页 |
3.1.2 生物氧化法对铁锰去除效果 | 第32-33页 |
3.1.3 滤料表面形貌扫描电镜分析 | 第33-34页 |
3.1.4 滤料表面物质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3.1.5 滤池启动初期微生物菌群DGGE分析 | 第35-37页 |
3.2 除铁除锰生物滤池工艺运行参数优化 | 第37-47页 |
3.2.1 不同进水流速下铁、锰的去除效果 | 第37-38页 |
3.2.2 不同进水铁离子浓度下铁、锰的去除效果 | 第38-39页 |
3.2.3 不同进水锰离子浓度下铁、锰的去除效果 | 第39-41页 |
3.2.4 不同反冲洗强度下铁锰、浊度去除效果 | 第41-43页 |
3.2.5 不同反冲洗周期下铁锰、浊度去除效果 | 第43-45页 |
3.2.6 不同反冲洗时间下铁锰、浊度去除效果 | 第45-47页 |
3.3 生物滤池运行参数优化后对铁锰及浊度的去除效果 | 第47-49页 |
3.4 除铁除锰生物滤池滤料形态及菌群结构分析 | 第49-55页 |
3.4.1 滤料表面形貌SEM分析 | 第49-50页 |
3.4.2 滤料表面物质FTIR分析 | 第50-51页 |
3.4.3 滤料表面元素SEM-EDX分析 | 第51-52页 |
3.4.4 滤层内微生物分布的群落结构高通量分析 | 第52-55页 |
4 讨论 | 第55-58页 |
4.1 生物除铁除锰滤池启动试验研究 | 第55页 |
4.2 生物除铁除锰滤池运行参数的优化 | 第55-57页 |
4.3 滤池中铁锰氧化功能菌菌群结构分析研究 | 第57-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结论 | 第58页 |
5.2 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