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检察院论文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其优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1-12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5-17页
        1.3.1 本文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本文创新点第15-17页
2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概述第17-23页
    2.1 检察公信力评估的界定及评估方法第17-20页
        2.1.1 检察公信力评估内涵第17-18页
        2.1.2 检察公信力评估特性第18页
        2.1.3 检察公信力评估方法第18-20页
    2.2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一般分析第20-23页
        2.2.1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内涵第20页
        2.2.2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特性第20-21页
        2.2.3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作用第21-23页
3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3-28页
    3.1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必要性第23-24页
        3.1.1 检察管理体制与检察权运行体制的要求第23-24页
        3.1.2 对检察工作的引导和激励机制第24页
    3.2 当下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进路第24-28页
        3.2.1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4-26页
        3.2.2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标准第26-27页
        3.2.3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层次结构第27-28页
4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的问题与优化第28-38页
    4.1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第28-32页
        4.1.1 检察公信力评估主体认知受限第28-29页
        4.1.2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设计内容不一第29-30页
        4.1.3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受到内外机制影响第30-31页
        4.1.4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建设依据标准不一第31页
        4.1.5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权重设置的不完善第31-32页
    4.2 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第32-38页
        4.2.1 专家评估与社会公众、特定主体参与相结合第32-33页
        4.2.2 科学设计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第33-34页
        4.2.3 与执法办案考评体系相结合第34-35页
        4.2.4 强化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设计实践性第35-36页
        4.2.5 科学分配检察公信力评估指标权重第36-38页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后记第42-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贾敬龙故意杀人案量刑问题研究
下一篇: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