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9-26页 |
| 1.1 非晶合金简述及其发展历史 | 第9-12页 |
| 1.2 非晶合金的性能与应用 | 第12-15页 |
| 1.2.1 非晶合金的性能 | 第12-13页 |
| 1.2.2 非晶合金的应用 | 第13-15页 |
| 1.3 铜基非晶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4 块体非晶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1.5 块体非晶制备方法 | 第20-24页 |
| 1.5.1 直接凝固法 | 第20-21页 |
| 1.5.2 连续制备法 | 第21-24页 |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24-26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26-40页 |
| 2.1 合金元素及配料 | 第26-28页 |
| 2.1.1 合金元素 | 第26页 |
| 2.1.2 元素配料 | 第26-28页 |
| 2.2 样品制备 | 第28-33页 |
| 2.2.1 母合金制备 | 第28页 |
| 2.2.2 条带样品的制备 | 第28-30页 |
| 2.2.3 棒状样品的制备 | 第30-33页 |
| 2.2.3.1 喷注模具设计 | 第30-31页 |
| 2.2.3.2 棒状样品制备方法 | 第31-33页 |
| 2.3 性能测定 | 第33-37页 |
| 2.3.1 热力学行为测定 | 第33-34页 |
| 2.3.2 维氏硬度测量 | 第34-35页 |
| 2.3.3 摩擦磨损性能测定 | 第35页 |
| 2.3.4 耐腐蚀性能测定 | 第35-36页 |
| 2.3.5 生物相容性测定 | 第36-37页 |
| 2.4 样品表征 | 第37-38页 |
| 2.4.1 结构表征 | 第37-38页 |
| 2.4.2 形貌及组织观察 | 第38页 |
| 2.5 实验流程 | 第38-40页 |
| 3 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0-57页 |
| 3.1 非晶合金成分选择 | 第40-41页 |
| 3.2 非晶合金的热力学分析 | 第41-43页 |
| 3.3 非晶合金的制备及结构 | 第43页 |
| 3.4 非晶合金的硬度测试 | 第43-45页 |
| 3.5 非晶合金的耐腐蚀测试 | 第45-47页 |
| 3.6 非晶合金摩擦磨损实验 | 第47-53页 |
| 3.6.1 摩擦磨损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 3.6.2 试样磨损形貌分析 | 第50-53页 |
| 3.7 Cu-Zr-Al非晶合金的生物相容性 | 第53-55页 |
| 3.8 小结 | 第55-57页 |
| 4 块体非晶合金板材连铸技术初探 | 第57-69页 |
| 4.1 非晶板材连续铸造装置设计 | 第57-61页 |
| 4.1.1 熔炼系统及拉坯系统设计 | 第57-59页 |
| 4.1.2 结晶器设计 | 第59页 |
| 4.1.3 电磁线圈设计 | 第59-60页 |
| 4.1.4 保温坩埚设计 | 第60-61页 |
| 4.2 纯铝板材连铸 | 第61-66页 |
| 4.2.1 前言 | 第61页 |
| 4.2.2 纯铝板材水平连铸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 4.2.3 纯铝板材水平连铸试样分析 | 第62-65页 |
| 4.2.3.1 拉速对样品表面质量影响 | 第62-63页 |
| 4.2.3.2 室压差对样品表面质量影响 | 第63页 |
| 4.2.3.3 浇铸温度对样品表面质量影响 | 第63-64页 |
| 4.2.3.4 样品尺寸对样品表面质量影响 | 第64-65页 |
| 4.2.4 连铸对铝含量影响 | 第65-66页 |
| 4.3 非晶合金板材水平连铸工艺初探 | 第66-67页 |
| 4.3.1 非晶合金板材水平水平实验方法 | 第66页 |
| 4.3.2 Cu_(40)Zr_(50)Al_(10)合金板材表面质量 | 第66-67页 |
| 4.4 小结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