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礼拜对象的演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缘起——为什么要以佛教礼拜对象为题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第三节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礼拜对象——从象征物崇拜到佛像崇拜 | 第12-31页 |
第一节 “原始佛教”时代的崇佛 | 第12-16页 |
一、佛陀降生时代 | 第12-14页 |
二、历史上的释迦牟尼 | 第14-15页 |
三、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象征物的出现 | 第16-20页 |
一、所谓“窣堵坡” | 第16-18页 |
二、其他“象征物” | 第18页 |
三、“象征物”出现的源流 | 第18-20页 |
第三节 佛像崇拜的出现 | 第20-27页 |
一、佛教教义的变化 | 第20-21页 |
二、佛陀的神化 | 第21-24页 |
三、犍陀罗艺术的影响 | 第24-25页 |
四、佛像的出现 | 第25-27页 |
第四节 汉传佛像 | 第27-29页 |
一、中国式佛教 | 第27-28页 |
二、汉传佛像 | 第28-29页 |
第五节 佛像观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礼拜空间——兼论中国佛教建筑的内外空间 | 第31-36页 |
第一节 礼拜空间 | 第31-33页 |
一、早期佛教时期古印度的礼拜空间 | 第31-32页 |
二、中国式佛教建筑的礼拜空间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中国佛教寺院的礼拜空间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佛殿的建制 | 第34-36页 |
一、礼制制度下的宫殿建筑 | 第34-35页 |
二、佛殿宫殿化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关于佛教造像中君权意识的思考 | 第36-43页 |
第一节 帝王与君权神授 | 第36-40页 |
一、“君权神授”观 | 第36-37页 |
二、帝王与佛教 | 第37-40页 |
第二节 帝王与佛陀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