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背景与意义选题 | 第9-11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9-10页 |
1.1.2 政策背景 | 第10-11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2.1 国外常见的付费方式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及难点 | 第14-16页 |
1.4.1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2 难点 | 第15-16页 |
2 医保付费方式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6-22页 |
2.1 医保付费方式的基础概念与特点 | 第16-19页 |
2.1.1 医保付费方式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医保付费方式分类 | 第16-17页 |
2.1.3 医保付费方式特点 | 第17-19页 |
2.2 医保付费方式的原则 | 第19-20页 |
2.2.1 医保付费与基本医疗保险相符合的原则 | 第19-20页 |
2.2.2 医保付费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原则 | 第20页 |
2.2.3 医保付费稳定性原则 | 第20页 |
2.3 医保付费方式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3.1 博弈论 | 第20-21页 |
2.3.2 谈判理论 | 第21页 |
2.3.3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1-22页 |
3 奉化市医保付费方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2-35页 |
3.1 奉化市医保付费方式的改革 | 第22-25页 |
3.1.1 新医改之前的付费方式 | 第22-23页 |
3.1.2 新医改之后的付费方式探索 | 第23-25页 |
3.2 奉化市医保付费方式的现状 | 第25-29页 |
3.2.1 基金运行现状 | 第25-26页 |
3.2.2 总额预付现状 | 第26-27页 |
3.2.3 按项目付费现状 | 第27-28页 |
3.2.4 配套措施现状 | 第28-29页 |
3.3 奉化市医保付费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3.3.1 定额指标确定的科学性还需进一步完善 | 第29-31页 |
3.3.2 医保待遇与筹资水平以及医疗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 第31-33页 |
3.3.3 人为干涉医保付费方式情况过多 | 第33-34页 |
3.3.4 配套措施不够完善 | 第34-35页 |
4 国内外医保付费方式及其经验特点 | 第35-40页 |
4.1 国外典型国家医保付费方式 | 第35-37页 |
4.1.1 德国模式 | 第35页 |
4.1.2 美国模式 | 第35-36页 |
4.1.3 英国模式 | 第36-37页 |
4.2 国内典型城市医保付费方式 | 第37-38页 |
4.2.1 上海模式 | 第37页 |
4.2.2 北京模式 | 第37页 |
4.2.3 深圳模式 | 第37-38页 |
4.2.4 镇江模式 | 第38页 |
4.3 国内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经验特点 | 第38-40页 |
4.3.1 付费方式逐渐向混合的预付制改革 | 第38-39页 |
4.3.2 付费水平逐渐向共同承担发展 | 第39页 |
4.3.3 付费标准逐项向统一化发展 | 第39-40页 |
5 完善奉化市医保付费方式的对策建议 | 第40-44页 |
5.1 完善总额预付办法 | 第40-41页 |
5.1.1 改进预算总额的确定方法 | 第40页 |
5.1.2 引入谈判协商机制 | 第40-41页 |
5.1.3 建立指标调整机制 | 第41页 |
5.2 加强医保基金精算分析 | 第41-42页 |
5.2.1 设定合理的医保基金结余率 | 第41页 |
5.2.2 调整医保报销比例 | 第41-42页 |
5.2.3 提高财政补助的额度 | 第42页 |
5.3 建立科学合理的混合付费方式 | 第42-44页 |
5.3.1 基层医疗机构逐步实现按人头付费 | 第42页 |
5.3.2 探索建立按病种付费方式 | 第42-43页 |
5.3.3 完善付费方式外围配套措施 | 第43-44页 |
6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