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装载机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第10页 |
1.1.2高效节能是工程机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 第10页 |
1.1.3现有装载机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2 装载机液压系统 | 第11-16页 |
1.2.1 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概述 | 第11-15页 |
1.2.2 装载机工作液压系统概述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装载机节能液压系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1 国内装载机节能液压系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国外装载机节能液压系统的现状 | 第17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及关键元件仿真建模 | 第19-38页 |
2.1 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 | 第19页 |
2.2 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9-23页 |
2.2.1 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的组成 | 第20-21页 |
2.2.2 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2.3 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的建模方法 | 第23-24页 |
2.3.1 液压系统仿真环境介绍 | 第23-24页 |
2.3.2 仿真原理 | 第24页 |
2.4 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的关键元件建模及模型验证 | 第24-37页 |
2.4.1 负载敏感泵的仿真模型 | 第24-30页 |
2.4.2 多路阀的仿真模型 | 第30-33页 |
2.4.3 工作执行机构的仿真模型 | 第33页 |
2.4.4 先导阀的仿真模型 | 第33-35页 |
2.4.5 流量转换阀的仿真模型 | 第35页 |
2.4.6 流量放大阀的仿真模型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装载机定变量工作系统的工作特性与耗能分析 | 第38-59页 |
3.1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仿真模型 | 第38-39页 |
3.1.1 原系统仿真原理图 | 第38页 |
3.1.2 仿真参数 | 第38-39页 |
3.2 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工作特性分析 | 第39-55页 |
3.2.1 收斗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39-41页 |
3.2.2 动臂举升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41-44页 |
3.2.3 卸载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44-46页 |
3.2.4 动臂下降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46-48页 |
3.2.5 I型铲装循环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48-50页 |
3.2.6 原地转向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50-51页 |
3.2.7 V形铲装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51-55页 |
3.3 装载机定变量系统能耗分析 | 第55-58页 |
3.3.1 I型铲装循环工况系统的能耗 | 第55-57页 |
3.3.2 系统效率分析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装载机定变量液压系统优化及特性分析 | 第59-80页 |
4.1系统优化方案 | 第59-65页 |
4.1.1 系统优化理论分析 | 第59-61页 |
4.1.2 系统优化方案 | 第61-63页 |
4.1.3 关键元件建模 | 第63-65页 |
4.2 优化后系统工作特性分析 | 第65-75页 |
4.2.1 动臂举升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65-68页 |
4.2.2 动臂下降工况液压工作特性 | 第68-70页 |
4.2.3 I形铲装循环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70-71页 |
4.2.4 原地转向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71-72页 |
4.2.5 V形铲装工况液压系统工作特性 | 第72-75页 |
4.3 优化后系统能耗分析 | 第75-78页 |
4.3.1 I型铲装循环工况系统的能耗 | 第75-77页 |
4.3.2 系统效率分析 | 第77-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1总结 | 第80-81页 |
2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附录B 专利申请情况 | 第88-89页 |
附录C 科研项目与实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