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30页 |
1.1 中药材真菌转化体系研究 | 第11-20页 |
1.2 甘草化学成分开发利用和生物转化研究 | 第20-25页 |
1.3 甘草苷元生物活性和肿瘤防治研究 | 第25-27页 |
1.4 课题思路的提出 | 第27-29页 |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2 中药材固体发酵体系筛选研究 | 第30-54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4-52页 |
2.4 讨论 | 第5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3 甘草苷元裂褶菌生物转化研究 | 第54-68页 |
3.1 引言 | 第5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6页 |
3.4 讨论 | 第66-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甘草苷元裂褶菌的酶生物转化机制研究 | 第68-93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8-7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75-91页 |
4.4 讨论 | 第91-9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5 裂褶菌DS_1转化的甘草苷元有效部位抗肝癌低氧效应研究 | 第93-107页 |
5.1 引言 | 第93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93-9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97-105页 |
5.4 讨论 | 第10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6 甘草苷元抗氧化胁迫防治肝癌诱发机制研究 | 第107-121页 |
6.1 引言 | 第107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11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7页 |
6.4 讨论 | 第117-11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7 全文总结 | 第121-124页 |
7.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21-122页 |
7.2 创新性 | 第122页 |
7.3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22页 |
7.4 展望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9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39-140页 |
附录2 论文主要术语缩略表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