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一、研究动机 | 第12-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教师中介语言的概念界定以及其衍生的功能阐述 | 第19-26页 |
第一节 中介语言的概念 | 第19-21页 |
一、有关“中介语言”概念的梳理 | 第19-20页 |
二、教学文学文本的教师中介语言的涵义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教师中介语言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一、言语性 | 第21页 |
二、联系性 | 第21-22页 |
三、生成性 | 第22页 |
第三节 由教师中介语言的基本特征衍生的中介语言主要功能 | 第22-26页 |
一、由联系性的特点衍生出教师中介语言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间隔膜的功能 | 第22-23页 |
二、由言语性的特点衍生出教师中介语言的言语示范性功能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教学文学文本的教师中介语言的生成 | 第26-51页 |
第一节 中介语言的生成(纵向) | 第26-28页 |
一、言语的生成过程 | 第26-27页 |
二、中介语言生成的过程总体描述 | 第27-28页 |
三、中介语言的形态 | 第28页 |
第二节 教学文学文本的教师中介语言生成涉及的因素(横向) | 第28-51页 |
一、教材文本与教师中介语言 | 第29-38页 |
二、教材导读练习系统与教师中介语言 | 第38-40页 |
三、教参与教师中介语言 | 第40-43页 |
四、学者论著、前沿期刊与教师中介语言 | 第43-46页 |
五、其他课程资源与教师中介语言 | 第46-48页 |
六、学生情况与教师中介语言 | 第48-51页 |
第三章 教学文学文本的中介语言的表达范式及优化策略 | 第51-62页 |
第一节 中介语言的几种表达范式 | 第51-53页 |
一、解释式 | 第51-52页 |
二、描述式 | 第52页 |
三、评述式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基于学生诉求的中介语言优化策略 | 第53-62页 |
一、知识层面 | 第54-56页 |
二、语言运用的方法层面 | 第56-58页 |
三、情感层面 | 第58-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