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桥涵设计论文

高速铁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易损性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论文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综述第13-16页
        1.2.1 可靠度方法第13-14页
        1.2.2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综述第14-16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6-18页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第16页
        1.3.2 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桥梁易损性分析基本理论第18-29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结构易损性分析的理论推导第18-19页
    2.3 理论地震易损性曲线建立的基本流程第19-20页
    2.4 地震强度指标第20页
    2.5 结构破坏状态的定义第20-21页
    2.6 易损性分析方法第21-24页
        2.6.1 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第21-23页
        2.6.2 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第23-24页
    2.7 弹塑性纤维梁单元分析方法第24-28页
        2.7.1 概述第24页
        2.7.2 弹塑性纤维梁单元第24页
        2.7.3 单元的基本假定第24-25页
        2.7.4 单元截面柔度矩阵第25-26页
        2.7.5 空间纤维单元刚度矩阵第26-28页
        2.7.6 单元建立的基本步骤第28页
    2.8 本章小节第28-29页
第3章 高速铁路预应力连续梁易损性分析—无轨道板第29-51页
    3.1 概述第29页
    3.2 Opensees软件介绍第29-30页
    3.3 工程概况第30-31页
    3.4 有限元模型第31-38页
        3.4.1 构件的模拟第31-32页
        3.4.2 材料特性第32-37页
        3.4.3 弯矩-曲率曲线第37-38页
    3.5 地震动强度指标及结构性能参数的选择第38-43页
        3.5.1 地震波的选取第38-40页
        3.5.2 破坏状态的定义第40-43页
    3.6 回归分析第43-48页
        3.6.1 基本理论第43-44页
        3.6.2 顺桥向回归分析第44-46页
        3.6.3 横桥向回归分析第46-48页
    3.7 构件易损性曲线第48-49页
    3.8 本章小节第49-51页
第4章 高速铁路预应力连续梁易损性分析—有轨道板第51-61页
    4.1 CRTSⅡ型无砟轨道结构简介第51页
    4.2 考虑轨道板结构模型第51-54页
        4.2.1 模型概况第51-53页
        4.2.2 轨道板系统各构件尺寸的确定第53-54页
        4.2.3 连接层力学参数的确定第54页
    4.3 轨道板系统对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第54-58页
        4.3.1 顺桥向回归分析第55-57页
        4.3.2 横桥向回归分析第57-58页
    4.4 构件易损性曲线第58-60页
    4.5 两种模型易损性曲线的对比第60页
    4.6 本章小节第60-61页
第5章 整体易损性第61-66页
    5.1 前言第61页
    5.2 忽略构件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的整体易损性第61-63页
    5.3 考虑构件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的整体易损性第63-65页
    5.4 本章小节第65-66页
第6章 关于易损性分析中不确定性的讨论第66-71页
    6.1 前言第66-67页
    6.2 考虑结构抗力不确定性的易损性分析第67页
    6.3 考虑知识不确定性的易损性分析第67-69页
    6.4 本章小节第69-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页
    展望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表1 无轨道板模型震作用下反应最大值第78-81页
附表2 轨道板模型震作用下反应最大值第81-8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4页
    1.发表的论文第84页
    2.参与的项目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变迁研究(1891-2015)
下一篇:几种基于化学反应的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及其在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