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人的乱世记忆--靖康主题的书写与再书写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四、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追本溯源,靖康主题的历史书写 | 第14-28页 |
第一节 历史典籍中的靖康之变 | 第14-22页 |
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 第14-17页 |
二、《三朝北盟会编》 | 第17-18页 |
三、《宋史》 | 第18-22页 |
第二节 宋人笔记中的靖康之变 | 第22-28页 |
一、亲历者的宋人笔记 | 第23-25页 |
二、后世者的宋人笔记 | 第25-28页 |
第二章 亲历者的记录,靖康主题的集中爆发 | 第28-47页 |
第一节 靖康之变的原始书写 | 第29-38页 |
一、汴梁兵祸 | 第29-32页 |
二、二帝北狩 | 第32-36页 |
三、流离生涯 | 第36-38页 |
第二节 靖康之变的政治思考和情感表达 | 第38-45页 |
一、谋定国是下的理性反思 | 第38-42页 |
二、诗、词、文的感性抒发 | 第42-45页 |
第三节 靖康主题的暂时消隐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后世者的回顾,靖康记忆的平稳述说 | 第47-58页 |
第一节 中兴士人靖康记忆的再审视 | 第47-51页 |
一、奏议:和战之争下国耻的再讨论 | 第48-50页 |
二、诗词:从主题化向意象化的过渡 | 第50-51页 |
第二节 晚宋文人靖康记忆的再创作 | 第51-55页 |
一、奏议:宋、金、蒙关系新变 | 第52-54页 |
二、诗词:靖康主题创作的衰颓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南宋遗民靖康记忆的余响 | 第55-58页 |
第四章 从史实到虚构,靖康印象的外延拓展 | 第58-70页 |
第一节 南宋传奇小说中的靖康之变 | 第58-63页 |
第二节 南宋笔记小说中的靖康之变 | 第63-65页 |
第三节 宋元白话小说中的靖康之变 | 第65-70页 |
一、走向典型的人物塑造 | 第66-67页 |
二、阴阳天命与因果报应 | 第67-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引用与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