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西南方言论文

重庆城区方言中的社会称谓语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依据第8-11页
    1.2 称谓语的界定,功能和分类第11-13页
        1.2.1 称谓的分类第11-12页
        1.2.2 称谓语的功能第12页
        1.2.3 称谓语的界定第12-13页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13页
    1.4 调查说明第13-14页
第2章 重庆城区方言概况第14-18页
    2.1 重庆主城方言的界定第14-15页
    2.2 重庆方言词汇的构成第15-16页
        2.2.1 古语词第15-16页
        2.2.2 借词第16页
        2.2.3 土语词汇第16页
    2.3 小结第16-18页
第3章 重庆城区方言中的社会称谓系统概略第18-24页
    3.1 重庆方言中的社会称谓系统概况第18-19页
    3.2 社会称谓中的个体和群体称谓第19-20页
        3.2.1 个体称谓的分类概况第19页
        3.2.2 社会群体称谓的构成及特点第19-20页
        3.2.3 群体称谓的构成形式第20页
    3.3 重庆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特征第20-21页
        3.3.1 儿化现象第20页
        3.3.2 后缀“子”(有时可同儿替换)第20页
        3.3.3 以物称人第20页
        3.3.4 形象指称第20-21页
        3.3.5 口语中夹杂大量不雅词汇第21页
    3.4 重庆城区方言中的社会群体称谓例析第21-22页
    3.5 亲属称谓向社交称谓转换第22-23页
    3.6 小结第23-24页
第4章 重庆城区社会称谓语的变迁第24-36页
    4.1 中国社会称谓的变化及其成因探求第24-26页
        4.1.1 中国社会称谓语变化概述第24页
        4.1.2 改革开放后社会称谓语使用概况第24-26页
        4.1.3 老师、老板、领导等称谓语的来源探究第26页
    4.2 社会称谓语的泛化及成因探究第26-27页
        4.2.1 称谓语自身的特点第26-27页
        4.2.2 社会的发展变迁第27页
        4.2.3 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第27页
    4.3 新兴的社会称谓语分析第27-31页
        4.3.1 新兴称谓的类型第27-30页
        4.3.2 新兴称谓语产生的成因第30-31页
    4.4 社会称谓语的性别差异及所反应的文化流变和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的性别差异第31-34页
        4.4.1 性别标记运用的范围不同第31页
        4.4.2 职业、职务称谓中的性别标记第31-32页
        4.4.3 现代汉语女性社会称谓所反映的文化流变第32-34页
    4.5 社会称谓变迁的文化心理考察第34-35页
        4.5.1 社会称谓变迁的因素考察第34页
        4.5.2 社会原因第34页
        4.5.3 地域原因第34-35页
    4.6 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重庆方言中社会称谓语的个案分析第36-40页
    5.1 近20年社会称谓中“老师”、“老板”等词在重庆城区方言中的兴起、变化及成因第36-38页
        5.1.1 变化的成因第36-38页
    5.2 “孃孃”一词在重庆方言中的演变第38页
    5.3 重庆城区特有的社会称谓语分析第38-40页
第6章 重庆城区方言中社会称谓语部分来源的文化调查第40-43页
    6.1 移民因素第40-41页
        6.1.1 第一次移民对方言的影响(清初湖广填四川)第40-41页
        6.1.2 第二次移民对方言的影响(抗战时期)第41页
    6.2 地理风俗,性格特征对方言称谓语的影响第41-42页
    6.3 小结第42-43页
第7章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进展
下一篇:中学代数教学视频知识点自动索引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