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微信的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4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二、访谈法 | 第15页 |
三、行动研究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一节 学校学习支持服务概念界定 | 第16页 |
第二节 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二、非正式学习理论 | 第17页 |
三、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微信在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分析 | 第18-24页 |
第一节 微信概述 | 第18-20页 |
一、微信的产生和发展 | 第18页 |
二、微信的功能介绍 | 第18-19页 |
三、微信公众平台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微信平台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一、平台的简单易用性 | 第20页 |
二、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 第20页 |
三、沟通方式的开放化 | 第20页 |
四、消息推送的精准性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微信在教育中的应用潜力 | 第21-24页 |
一、构建虚拟课堂,促进信息交流 | 第21页 |
二、开展移动学习,扩展课堂教学 | 第21-22页 |
三、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 第22页 |
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 第22页 |
五、组建学习小组,开展协作学习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研究 | 第24-33页 |
第一节 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设计理念 | 第24-26页 |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 第24页 |
二、结合课堂与微信平台为学生提供全程的学习支持 | 第24-25页 |
三、力求满足学生的咨询交流的需求 | 第25页 |
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 第25-26页 |
五、增强反馈和评价 | 第26页 |
第二节 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模型 | 第26-33页 |
一、学校学习支持服务特点分析 | 第26-27页 |
二、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模型构建 | 第27-33页 |
第五章 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试点实践及启示 | 第33-53页 |
第一节 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试点实践 | 第33-46页 |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背景及教学现状分析 | 第33页 |
二、实验基本情况介绍 | 第33-34页 |
三、准备阶段 | 第34-43页 |
四、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具体应用 | 第43-46页 |
第二节 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实践效果分析 | 第46-50页 |
一、客观方面 | 第46-49页 |
二、主观方面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应用的启示 | 第50-53页 |
一、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需要更好的校园网络的支持 | 第50-51页 |
二、基于微信的学校学习支持服务的应用需循序渐进 | 第51页 |
三、加强对教师的支持 | 第51页 |
四、推行一些实用性强且有趣的学习资源 | 第51页 |
五、师生需要转变观念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A:学生访谈提纲 | 第57-58页 |
附录B:教学助理访谈提纲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