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烟草蚜传病毒的种类 | 第12-19页 |
1.2.1 黄瓜花叶病毒 | 第12-14页 |
1.2.2 马铃薯Y病毒 | 第14-16页 |
1.2.3 烟草蚀纹病毒 | 第16-17页 |
1.2.4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 | 第17-18页 |
1.2.5 烟草环斑病毒 | 第18-19页 |
1.3 烟草蚜传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19-27页 |
1.3.1 生物学检测 | 第19-20页 |
1.3.2 血清学 | 第20页 |
1.3.3 电子显微技术 | 第20-21页 |
1.3.4 分子生物学技术 | 第21-22页 |
1.3.5 等温环介导技术 | 第22-27页 |
第二章 四川部分烟区田间样品烟草蚜传病毒种类的RT-PCR检测 | 第27-4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1.1 毒源 | 第27页 |
2.1.2 酶与试剂 | 第27-28页 |
2.1.3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28页 |
2.1.4 质粒载体与菌株 | 第28页 |
2.1.5 常用的仪器 | 第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3页 |
2.2.1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2.2.2 反转录cDNA的合成 | 第29页 |
2.2.3 PCR扩增 | 第29-30页 |
2.2.4 PCR产物的回收 | 第30页 |
2.2.5 PCR产物的连接 | 第30页 |
2.2.6 PCR回收产物的转化 | 第30-31页 |
2.2.7 PCR回收产物的克隆 | 第31页 |
2.2.8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31-3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3-42页 |
2.3.1 采集样品的症状 | 第33-34页 |
2.3.2 田间样品病毒种类的统计与分析 | 第34-35页 |
2.3.3 烟草总RNA的提取 | 第35页 |
2.3.4 RT-PCR检测结果 | 第35-36页 |
2.3.5 克隆检测结果 | 第36页 |
2.3.6 CMV CP序列分析 | 第36-37页 |
2.3.7 PVY CP序列分析 | 第37-42页 |
2.4 讨论 | 第42-45页 |
第三章 烟草蚜传病毒CMV和PVY 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 第45-5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3.1.1 实验样品 | 第45-46页 |
3.1.2 试剂与仪器 | 第4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3.2.1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46-47页 |
3.2.2 反转录cDNA的合成 | 第47页 |
3.2.3 LAMP引物的合成 | 第47页 |
3.2.4 LAMP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第47页 |
3.2.5 LAMP产物的检测 | 第47-48页 |
3.2.6 LAMP灵敏性检测 | 第48页 |
3.2.7 田间样品的检测 | 第4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8-55页 |
3.3.1 LAMP体系的优化 | 第48-52页 |
3.3.2 LAMP反应的最佳体系 | 第52页 |
3.3.3 LAMP产物的检测 | 第52-53页 |
3.3.4 LAMP灵敏性检测分析 | 第53-54页 |
3.3.5 田间样品的检测分析 | 第54-55页 |
3.4 讨论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4.1 结论 | 第57页 |
4.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67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