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RV传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摆线轮齿廓修形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摆线轮常用修形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摆线轮新型修形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偏心距对RV减速器传动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摆线轮修形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摆线轮齿廓形成原理 | 第17-18页 |
2.3 标准摆线轮齿廓的参数方程 | 第18-19页 |
2.4 摆线轮常用修形方法分析 | 第19-23页 |
2.4.1 摆线轮通用摆线齿廓方程 | 第19-20页 |
2.4.2 摆线轮常用单修形方法分析 | 第20-22页 |
2.4.3 摆线轮常用组合修形方式分析 | 第22-23页 |
2.5 摆线轮偏心距修形方式的分析 | 第23-25页 |
2.5.1 摆线轮偏心距修形方式的提出 | 第23-24页 |
2.5.2 摆线轮偏心距修形齿廓方程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节 | 第25-27页 |
第3章 基于RV减速器摆线轮反求的修形方式分析 | 第27-39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RV减速器的基本结构组成 | 第27-28页 |
3.3 RV减速器摆线轮的反求 | 第28-30页 |
3.3.1 RV-40E型减速器样机的拆卸 | 第28-29页 |
3.3.2 RV-40E型减速器样机的测量 | 第29-30页 |
3.4 测量数据处理 | 第30-32页 |
3.4.1 测量数据的分组 | 第30页 |
3.4.2 凹部数据处理结果 | 第30-31页 |
3.4.3 凸部数据处理结果 | 第31-32页 |
3.4.4 过渡部分数据处理结果 | 第32页 |
3.5 RV-40E型减速器摆线轮齿形的拟合方程 | 第32-34页 |
3.6 摆线轮组合修形方式的优化分析 | 第34-37页 |
3.6.1 优化目标函数 | 第34-36页 |
3.6.2 优化分析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RV传动摆线轮偏心距修形量的优化 | 第39-45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摆线轮偏心距与短幅系数的关系 | 第39页 |
4.3 摆线轮偏心距修形量的优化 | 第39-44页 |
4.3.1 摆线轮与针齿之间的啮合作用力 | 第39-41页 |
4.3.2 摆线针轮传动系统的承载能力 | 第41-42页 |
4.3.3 摆线轮齿廓偏心距修形量的优化 | 第42-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偏心距修形对摆线针轮传动系统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45-53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摆线针轮传动系统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5.3 摆线针轮传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50页 |
5.3.1 ABAQUS有限元分析环境 | 第47-48页 |
5.3.2 网格细化基础理论 | 第48-49页 |
5.3.3 建立摆线针轮传动的有限元模型 | 第49-50页 |
5.4 偏心距修形前后的摆线针轮啮合副接触应力的对比分析 | 第50-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分析 | 第53-59页 |
6.1 引言 | 第53页 |
6.2 测量回差的实验方案 | 第53-55页 |
6.2.1 几何回差 | 第53-54页 |
6.2.2 测量回差的实验方案 | 第54-55页 |
6.3 偏心距组合修形下的RV减速器的传动误差与几何回差 | 第55-58页 |
6.3.1 偏心距组合修形下的RV减速器的传动误差测试结果 | 第55-56页 |
6.3.2 偏心距组合修形下的RV减速器的几何回转误差测试结果 | 第56-58页 |
6.4 本章小节 | 第58-59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9-61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