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唐朝解决唐蕃边界争端的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页
    1.2 研究内容第8-9页
    1.3 研究条件及存在的问题第9-10页
    1.4 边疆研究问题概述第10-18页
        1.4.1 边界、边境与边疆第10-11页
        1.4.2 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和边疆第11-13页
        1.4.3 中国边疆研究的现状及问题第13-15页
        1.4.4 唐朝边疆研究成果概述第15-18页
第二章 唐与吐蕃的边界概况第18-24页
    2.1 唐蕃边界简况第18-20页
    2.2 唐朝解决唐蕃边界争端的目标第20-21页
    2.3 唐朝解决唐蕃边界争端的原则第21-22页
    2.4 唐朝解决唐蕃边界争端的方法第22-24页
第三章 唐朝解决边界争端的方法之和亲第24-38页
    3.1 和亲概况第24-32页
        3.1.1 唐与吐蕃首次和亲——“不和而和”第24-28页
            3.1.1.1 松赞干布请婚失败第25-26页
            3.1.1.2 松赞干布威逼唐朝和亲第26-27页
            3.1.1.3 和亲成功与文成公主入藏第27-28页
        3.1.2 唐与薛延陀的和亲——“和而不和”第28-29页
        3.1.3 唐蕃二次和亲——“和而和之”第29-32页
            3.1.3.1 金城公主和亲第29-31页
            3.1.3.2 从和亲到和盟第31-32页
    3.2 唐朝和亲策略的选择第32-33页
    3.3 唐蕃和亲的特点及作用第33-38页
        3.3.1 唐蕃和亲的特点第33-34页
        3.3.2 唐蕃和亲对松赞干布的影响第34-35页
        3.3.3 唐蕃和亲对赤德祖赞的影响第35-36页
        3.3.4 和亲对唐蕃社会发展的作用第36-38页
第四章 唐朝解决边界争端的方法之会盟第38-48页
    4.1 唐蕃会盟与吐蕃的东向发展第38-44页
        4.1.1 唐蕃神龙会盟——吐蕃东向发展的基础第39-40页
        4.1.2 唐蕃河源会盟——吐蕃东向发展的起点第40-41页
        4.1.3 唐蕃赤岭划界——吐蕃东向发展的起飞点第41页
        4.1.4 唐蕃清水会盟——吐蕃东向发展的承接点第41-42页
        4.1.5 平凉劫盟——吐蕃东扩的致强点与转折点第42-43页
        4.1.6 唐蕃长庆会盟——吐蕃东向发展的结点第43-44页
    4.2 唐蕃多次会盟的原因第44-46页
        4.2.1 吐蕃多次请求会盟的原因第44-45页
        4.2.2 唐朝多次同意会盟的原因第45-46页
    4.3 唐蕃会盟的作用及教训第46-48页
第五章 唐朝解决边界争端的方法之战争第48-60页
    5.1 唐朝军事战略选择概况第48-53页
        5.1.1 不战而和,不如战而后和——争吐谷浑第49-50页
        5.1.2 从被动防守变主动出击——争夺西域第50页
        5.1.3 远交近攻、分而化之——争南诏第50-51页
        5.1.4 吐蕃直捣腹心,唐朝伺机反击——争河陇地区第51-53页
    5.2 唐朝防御战争的选择机制第53-54页
        5.2.1 针对吐蕃“军事掠夺型战争”,唐朝选择“防秋兵政策”第53页
        5.2.2 针对吐蕃“侵扰破坏型战争”,唐朝建骑兵、筑堡垒第53-54页
    5.3 唐蕃战争的特点及成因第54-55页
        5.3.1 唐蕃战争时间分布特点及原因第54-55页
        5.3.2 唐蕃战争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第55页
    5.4 唐蕃战争的影响第55-60页
        5.4.1 战争对唐朝社会的影响第56-59页
            5.4.1.1 战争对唐朝经济的影响第56-57页
            5.4.1.2 战争对唐朝政治的影响第57-58页
            5.4.1.3 战争对唐朝社会文化的影响第58-59页
        5.4.2 唐蕃战争对吐蕃的影响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附录第64-7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南州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机制研究
下一篇:大学治理视域下的校友资源开发管理研究--基于甘肃高校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