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对象和数据统计原则 | 第11页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11-12页 |
1.4.1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5.1 留学生汉字字形偏误研究相关成果 | 第12-14页 |
1.5.2 塞尔维亚汉语教学研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塞尔维亚Svetozar Markovic中学汉字教学概况 | 第15-17页 |
2.1 塞尔维亚尼什市教学概况 | 第15页 |
2.2 Svetozar Markovic中学教学情况概述 | 第15-16页 |
2.3 汉字教学在Svetozar Markovic中学汉语课程中的地位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偏误调查及分析 | 第17-38页 |
3.1 调查对象 | 第17页 |
3.2 语料来源 | 第17页 |
3.3 偏误种类的认定 | 第17-18页 |
3.4 作文语料偏误统计与分析 | 第18-29页 |
3.4.1 笔画偏误 | 第19-23页 |
3.4.2 部件偏误 | 第23-25页 |
3.4.3 整字偏误 | 第25-28页 |
3.4.4 结构偏误 | 第28-29页 |
3.5 听写语料偏误统计结果和分析 | 第29-38页 |
3.5.1 笔画偏误 | 第30-34页 |
3.5.2 部件偏误 | 第34-35页 |
3.5.3 整字偏误 | 第35-36页 |
3.5.4 结构偏误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形成偏误的原因 | 第38-44页 |
4.1 塞尔维亚语与现代汉字构造特点的不同形成偏误 | 第38-39页 |
4.2 笔形策略使用不当形成偏误 | 第39-40页 |
4.3 塞尔维亚语语音同书写符号对应关系的简约性形成偏误 | 第40-41页 |
4.4 塞尔维亚中学生声符意识薄弱形成偏误 | 第41-42页 |
4.5 针对塞尔维亚中学生汉字教学方法不足形成偏误 | 第42页 |
4.6 塞尔维亚学生汉字课程设置和教材存在问题导致了偏误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针对塞尔维亚中学生汉字教学的设想 | 第44-56页 |
5.1 对塞尔维亚中学生进行汉字层级教学 | 第44-46页 |
5.2 培养塞尔维亚中学生笔画观 | 第46-47页 |
5.3 合理地设置汉字课程 | 第47-48页 |
5.4 编排适合塞尔维亚中学生的汉字教材 | 第48-49页 |
5.5 运用格式塔图形与背景理论进行汉字教学 | 第49-51页 |
5.6 尝试在塞尔维亚中学进行人脸汉字教学 | 第51-53页 |
5.7 根据塞尔维亚中学生学习特点引入手机、电脑拼打汉字教学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1:针对塞尔维亚中学生初级阶段汉语水平汉字听写大纲 | 第59-60页 |
附录 2:塞尔维亚中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中文版) | 第60-62页 |
附录 3:塞尔维亚中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塞尔维亚语版) | 第62-64页 |
附录 4:初级阶段汉语水平汉字课堂教案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