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9页 |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9页 |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一)个案研究 | 第10-13页 |
| (二)对比研究 | 第13-15页 |
| 三、拟解决的问题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一)拟解决的问题 | 第15页 |
| (二)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四、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6-19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二)语料来源 | 第17-19页 |
| 第一章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句法平面分析 | 第19-49页 |
| 一、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句式选择 | 第19-39页 |
| (一)“不”的句式选择 | 第19-30页 |
| (二)“没(有)”的句式选择 | 第30-37页 |
| (三)“不”和“没(有)”句式选择的比较 | 第37-39页 |
| 二、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句法分布 | 第39-49页 |
| (一)“不”和“没(有)”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 第40-44页 |
| (二)“不”和“没(有)”在句中的位置 | 第44-49页 |
| 第二章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语义平面分析 | 第49-67页 |
| 一、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对共现成分的语义限制 | 第49-57页 |
| (一)“不”对共现成分的语义限制 | 第49-53页 |
| (二)“没(有)”对共现成分的语义限制 | 第53-55页 |
| (三)“不”和“没(有)”对共现成分语义限制的比较 | 第55-57页 |
| 二、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否定内容及常规语义 | 第57-61页 |
| (一)“不”的否定内容及常规语义 | 第57-59页 |
| (二)“没(有)”的否定内容及常规语义 | 第59-61页 |
| (三)“不”和“没(有)”的否定内容及常规语义的比较 | 第61页 |
| 三、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语义指向 | 第61-67页 |
| (一)“不”和“没(有)”语义指向的方向性 | 第61-62页 |
| (二)“不”和“没(有)”语义指向的目标性 | 第62-67页 |
| 第三章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语用平面分析 | 第67-83页 |
| 一、否定副词“不”和“没(有)”能够限定的动作行为 | 第67-69页 |
| (一)对于常态下经常出现的事态的限定 | 第67-68页 |
| (二)对现在发生的动作行为的限定 | 第68页 |
| (三)对于将来发生的动作行为的限定 | 第68-69页 |
| 二、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交际功能 | 第69-76页 |
| (一)“不”的交际功能 | 第69-73页 |
| (二)“没(有)”的交际功能 | 第73-75页 |
| (三)“不”和“没(有)”交际功能的比较 | 第75-76页 |
| 三、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篇章衔接功能 | 第76-78页 |
| 四、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否定焦点和预设 | 第78-83页 |
| (一)影响否定焦点的因素 | 第78-81页 |
| (二)否定焦点与预设 | 第81-83页 |
| 结语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 致谢 | 第91-93页 |
| 作者简历 | 第93-9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