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籼粳杂种育性基因S5的分子作用机理及水稻小肽转运蛋白家族分析

中文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缩略语表第15-16页
第一章 水稻籼粳杂种育性基因S5的分子作用机理第16-111页
    1 前言第16-40页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第16-17页
        1.2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的机理研究及相关基因克隆第17-23页
            1.2.1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的细胞学研究第17-18页
            1.2.2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机理研究及基因克隆第18-19页
            1.2.3 水稻广亲和基因及S5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第23-28页
        1.4 蛋白质表达系统研究进展第28-34页
            1.4.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第29-30页
            1.4.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30-31页
            1.4.3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第31-32页
            1.4.4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第32页
            1.4.5 植物细胞表达系统第32-33页
            1.4.6 无细胞表达系统第33-34页
        1.5 内质网胁迫及其导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第34-39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9-4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40-60页
        2.1 材料第40-42页
            2.1.1 研究涉及基因及表述方式第40页
            2.1.2 水稻材料第40页
            2.1.3 载体及菌株第40-41页
            2.1.4 酶及各种化学试剂第41-42页
        2.2 实验方法第42-60页
            2.2.1 基因编码区的获得与扩增第42-43页
            2.2.2 基因、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预测分析第43-44页
            2.2.3 ORF3酵母互补实验第44页
            2.2.4 ORF4+跨膜结构域验证第44-45页
            2.2.5 ORF3和ORF4的原核表达第45-46页
            2.2.6 ORF5毕赤酵母表达及其检测第46-49页
            2.2.7 蛋白互作检测载体构建第49-51页
            2.2.8 ORF3,ORF4和ORF5蛋白互作检测第51-54页
            2.2.9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第54-56页
            2.2.10 芯片数据分析及相关功能基因的总结第56-57页
            2.2.11 差异表达基因qPCR检测及OsbZIP50-S的检测第57-6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0-101页
        3.1 ORF3,ORF4和ORF5基因及蛋白之间的差异第60-65页
        3.2 ORF3酵母互补实验第65-66页
        3.3 ORF4+跨膜结构域的验证第66-67页
        3.4 ORF3和ORF4的原核表达第67-70页
            3.4.1 ORF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初步纯化第67-69页
            3.4.2 ORF4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毒性检测第69-70页
        3.5 ORF5的毕赤酵母表达及纯化第70-75页
            3.5.1 ORF5蛋白的毕赤酵母表达第70-71页
            3.5.2 ORF5蛋白的纯化及酶活性质初步研究第71-75页
        3.6 ORF3,ORF4和ORF5蛋白质互作检测第75-81页
            3.6.1 酵母双杂交检测ORF3,ORF4和ORF5之间的互作第76-78页
            3.6.2 细菌双杂交检测ORF3,ORF4和ORF5之间的互作第78页
            3.6.3 BiFC检测ORF3,ORF4和ORF5之间的互作第78-81页
        3.7 酵母双杂交文库的筛选第81-85页
        3.8 芯片数据分析,内质网胁迫及PCD相关基因总结第85-91页
        3.9 差异表达基因的qPCR检测第91-95页
        3.10 OsbZIP50-S的检测及ORF3+的功能第95-99页
        3.11 S5的分子作用机理第99-101页
    4 讨论第101-111页
        4.1 ORF3和ORF4蛋白的功能第101-104页
        4.2 ORF5蛋白的表达及功能第104-105页
        4.3 ORF3,ORF4和ORF5间的互作检测及互作蛋白筛选第105-107页
        4.4 S5分子作用机理的探讨第107-110页
        4.5 总结与展望第110-111页
第二章 水稻小肽转运蛋白家族分析第111-143页
    1 前言第111-114页
        1.1 小肽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的命名和特征第111页
        1.2 植物中小肽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的功能第111-113页
            1.2.1 二肽/三肽转运蛋白第111-112页
            1.2.2 硝酸盐转运蛋白第112-113页
            1.2.3 其它底物转运蛋白第113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3-114页
    2 材料和方法第114-117页
        2.1 成员搜集和鉴定第114页
        2.2 染色体分布和基因复制第114-115页
        2.3 进化树分析和序列比对第115页
        2.4 水稻材料及处理第115页
        2.5 芯片表达数据分析第115-117页
        2.6 qPCR检测第117页
        2.7 Ka/Ks计算第11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17-139页
        3.1 水稻中小肽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的搜集和鉴定第117-118页
        3.2 OsPTR的染色体分布和基因复制第118-126页
        3.3 OsPTR家族的进化分析和序列比对第126-130页
        3.4 OsPTR家族基因的表达谱第130-133页
        3.5 OsPTR基因在激素及光暗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第133-136页
        3.6 Ka/Ks分析及旁系同源基因的表达多样性第136-139页
    4 讨论第139-143页
        4.1 基因复制对OsPTR家族的作用第139页
        4.2 OsPTR家族进化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第139-141页
        4.3 OsPTR基因表达的多样性及对激素和光暗处理的响应第141-142页
        4.4 总结与展望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9页
附录第159-173页
    附录Ⅰ: 部分实验操作步骤第159-172页
    附录Ⅱ: 作者简介第172-173页
致谢第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塘湖盆地致密油烃源岩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我国疑似职业病劳工劳动权利保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