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初步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9-10页 |
1.2 国际桥梁风险评估的历史 | 第10页 |
1.3 我国桥梁风险评估的历史 | 第10-11页 |
1.4 我国桥梁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 第11-12页 |
1.4.1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向 | 第12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 第14-17页 |
2.1 风险评估概述 | 第14-15页 |
2.1.1 风险的定义 | 第14页 |
2.1.2 风险的特征 | 第14-15页 |
2.2 风险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2.3 风险安全评估的过程 | 第15-1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桥梁风险评估的主要阶段 | 第17-19页 |
3.1 桥梁的定义 | 第17页 |
3.2 桥梁的分类 | 第17页 |
3.3 公路桥梁的发展 | 第17页 |
3.4 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阶段 | 第17-1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四章 公路桥梁初步设计阶段风险评估 | 第19-23页 |
4.1 初步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 | 第19页 |
4.2 初步设计阶段公路桥梁风险评估的适用范围 | 第19页 |
4.3 初步设计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 | 第19-22页 |
4.3.1 初步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的评估内容 | 第20页 |
4.3.2 初步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的具体方法 | 第20-2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五章 桐山溪特大桥初步设计安全风险评估 | 第23-60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23-27页 |
5.1.1 主要技术标准 | 第23页 |
5.1.2 工程技术复杂性和安全风险评估必要性 | 第23页 |
5.1.3 研究依据 | 第23-25页 |
5.1.4 工程建设条件 | 第25-26页 |
5.1.5 初步设计方案简况 | 第26-27页 |
5.2 桐山悉特大桥风险评估过程 | 第27-31页 |
5.3 连续刚构桥方案风险源分析 | 第31-36页 |
5.3.1 桥梁建设条件风险源分析 | 第31-33页 |
5.3.2 结构方案 | 第33-34页 |
5.3.3 施工技术 | 第34-35页 |
5.3.4 运营管理 | 第35-36页 |
5.4 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风险源分析 | 第36-43页 |
5.4.1 桥梁建设条件风险源分析 | 第36-37页 |
5.4.2 结构方案 | 第37-38页 |
5.4.3 施工技术 | 第38-42页 |
5.4.4 运营管理 | 第42-43页 |
5.5 风险源汇总 | 第43-48页 |
5.5.1 连续刚构桥方案风险源汇总 | 第43-46页 |
5.5.2 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风险源汇总 | 第46-48页 |
5.6 风险等级估测 | 第48-51页 |
5.6.1 连续刚构桥方案风险估测结果汇总 | 第48-49页 |
5.6.2 钢管混凝土拱桥方案风险估测结果汇总 | 第49-51页 |
5.7 风险应对措施 | 第51-56页 |
5.7.1 当前设计方案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 第51-53页 |
5.7.2 建议进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 | 第53-54页 |
5.7.3 Ⅲ级风险应对措施 | 第54-55页 |
5.7.4 高风险事件再评估及其残留风险分析 | 第55-56页 |
5.8 风险等级汇总及结论 | 第56-59页 |
5.8.1 初步总体风险等级评估结果 | 第56-57页 |
5.8.2 残留风险的评估结论 | 第57页 |
5.8.3 结论 | 第57-59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