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及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公路边坡防护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边坡防护技术调查分析 | 第14-27页 |
2.1 常用边坡防护技术分析 | 第14-16页 |
2.1.1 植物防护 | 第14-15页 |
2.1.2 工程防护 | 第15-16页 |
2.2 高等级公路边坡病害类型分析 | 第16-21页 |
2.2.1 广东省工程地质概况 | 第16-17页 |
2.2.2 广东省高速公路边坡病害类型 | 第17-21页 |
2.3 高等级公路边坡防护现状 | 第21-25页 |
2.3.1 工程防护 | 第21-24页 |
2.3.2 生态防护 | 第24-25页 |
2.3.3 土工织物防护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生态边坡防护机理研究 | 第27-35页 |
3.1 公路边坡损坏机理分析 | 第27-30页 |
3.1.1 土质边坡损坏机理 | 第27-29页 |
3.1.2 石质边坡损坏机理 | 第29-30页 |
3.2 生态边坡防护机理分析 | 第30-34页 |
3.2.1 生态防护的力学效应 | 第30-31页 |
3.2.2 生态防护的水文效应 | 第31-32页 |
3.2.3 生态防护的生态效应 | 第32-33页 |
3.2.4 生态防护的经济效益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生态边坡防护经典模式研究 | 第35-47页 |
4.1 植物护坡方法 | 第35-39页 |
4.1.1 传统植物护坡方法 | 第35-37页 |
4.1.2 客土喷播护坡方法 | 第37-39页 |
4.2 土工织物合成护坡方法 | 第39-42页 |
4.2.1 土工织物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 第39-40页 |
4.2.2 土工合成材料-植草防护 | 第40-42页 |
4.3 植生混凝土护坡方法 | 第42-44页 |
4.3.1 植生型多孔纤维混凝土 | 第42-43页 |
4.3.2 可净化水质的植生混凝土砌块 | 第43-44页 |
4.3.3 抗冲刷型植生混凝土 | 第44页 |
4.4 生态边坡防护模式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边坡防护技术工程应用及评价 | 第47-61页 |
5.1 云湛高速边坡防护工程概况 | 第47-52页 |
5.1.1 地形地貌 | 第47-48页 |
5.1.2 不良地质与特殊岩性 | 第48-50页 |
5.1.3 沿线工程地质特征与评价 | 第50-52页 |
5.2 边坡生态防护体系设计 | 第52-56页 |
5.2.1 填方路基边坡防护 | 第52-53页 |
5.2.2 挖方路基边坡防护 | 第53页 |
5.2.3 支挡措施设计 | 第53-54页 |
5.2.4 边坡绿化工程设计 | 第54-56页 |
5.3 典型路段边坡防护设计 | 第56-57页 |
5.3.1 工程概况 | 第56页 |
5.3.2 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56页 |
5.3.3 工程措施 | 第56-57页 |
5.4 防护工程效果及经济技术评价 | 第57-60页 |
5.4.1 防护工程效果 | 第57-58页 |
5.4.2 经济技术评价 | 第58-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