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与本文创新 | 第12-13页 |
1.4 本文写作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2 员工持股相关理论 | 第14-22页 |
2.1 员工持股计划的定义及特征 | 第14页 |
2.2 员工持股计划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1 代理理论 | 第15页 |
2.2.2 激励理论 | 第15-16页 |
2.3 员工持股计划与股权激励计划 | 第16-19页 |
2.3.1 政策比较 | 第16-18页 |
2.3.2 员工持股计划相较股权激励计划的可能优势 | 第18-19页 |
2.3.3 员工持股计划相较股权激励计划更适于国企改革 | 第19页 |
2.4 员工持股计划的作用 | 第19-22页 |
3 我国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 | 第22-33页 |
3.1 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 | 第22-24页 |
3.1.1 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3.1.2 存在问题 | 第23-24页 |
3.2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实施现状 | 第24-30页 |
3.2.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政策综述 | 第24-26页 |
3.2.2 国有企业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情况 | 第26-30页 |
3.3 国有企业混改员工持股方案存在难点问题及对策 | 第30-33页 |
3.3.1 国有企业混改员工持股方案存在难点问题 | 第30-31页 |
3.3.2 国有企业混改员工持股方案的优化方向 | 第31-33页 |
4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案例分析 | 第33-55页 |
4.1 案例概况 | 第33-36页 |
4.1.1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概况 | 第33页 |
4.1.2 海国际港务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分析 | 第33-34页 |
4.1.3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员工持股可行性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4.2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员工持股方案内容分析 | 第36-43页 |
4.2.1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过程 | 第37页 |
4.2.2 员工持股计划设计机理 | 第37-40页 |
4.2.3 员工持股计划特点分析 | 第40-41页 |
4.2.4 员工持股计划完善方向 | 第41-43页 |
4.3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员工持股方案影响分析 | 第43-45页 |
4.3.1 内部影响 | 第43-44页 |
4.3.2 外部影响 | 第44-45页 |
4.4 员工持股计划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 第45-55页 |
4.4.1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市场效果 | 第45-51页 |
4.4.2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果 | 第51-53页 |
4.4.3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混改”效果 | 第53-5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建议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6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