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论文

考虑悬架与转向系统的汽车摆振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绪论第15-21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 转向轮摆振现象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分析第16-18页
        1.2.1 轮胎模型特性对汽车摆振的研究第16-17页
        1.2.2 转向系统对汽车摆振的研究第17-18页
    1.3 含干摩擦机构动力学研究概述第18-19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第19-21页
2 基于干摩擦独立悬架汽车摆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1-39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干摩擦模型简介第21-24页
        2.2.1 Couloumb模型第21-22页
        2.2.2 滞后环干摩擦模型第22-23页
        2.2.3 Stribeck模型(指数模型)第23-24页
    2.3 干摩擦自激摆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第24-30页
        2.3.1 独立悬架汽车摆振系统动力学模型第24-28页
        2.3.2 轮胎力学模型第28-30页
        2.3.3 轮胎滚动约束方程第30页
    2.4 关于非线性摆振的理论第30-37页
        2.4.1 相平面与相轨迹第30-32页
        2.4.2 极限环第32-34页
        2.4.3 摆振内容介绍第34页
        2.4.4 分岔的数值分析方法第34-36页
        2.4.5 非线性系统的数值分析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3 考虑干摩擦因素的整车定性分析第39-51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稳定性基本理论第40页
    3.3 Hopf分岔第40-41页
        3.3.1 Hopf分岔的判定定理第40-41页
        3.3.2 Hopf分岔的代数判据第41页
    3.4 干摩擦自激系统稳定性定性分析第41-49页
        3.4.1 极限环存在性分析第41-49页
        3.4.2 极限环稳定性分析第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考虑三种不同的干摩擦模型的整车的仿真计算第51-71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魔术公式与干摩擦模型联合建模仿真计算第51-70页
        4.2.1 魔术轮胎模型第51-52页
        4.2.2 魔术公式和Coulomb模型联合建模系统仿真计算第52-58页
        4.2.3 魔术公式与Stefanski-Wojewoda摩擦模型联合建模系统仿真计算第58-63页
        4.2.4 魔术公式与Stribeck摩擦模型联合建模系统仿真计算第63-70页
    4.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5 干摩擦与主销后倾角对多极限环特性影响研究第71-81页
    5.1 引言第71页
    5.2 主销后倾角对自激摆振的作用第71页
    5.3 主销后倾角对多极限环摆振幅值和范围作用的匹配与说明第71-80页
        5.3.1 干摩擦力矩幅值作用摆振仿真分析第71-73页
        5.3.2 主销后倾角作用摆振仿真分析第73-79页
        5.3.3 计算结果分析第79-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工作总结第81页
    6.2 工作展望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倩况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类反问题的复变量重构核粒子法研究
下一篇:竖向受荷桩基工作性状及变形计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