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1.1 低碰撞区跳频序列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7页 |
| 1.1.1 跳频序列与跳频通信系统 | 第12-15页 |
| 1.1.2 低碰撞区跳频序列与准同步跳频多址通信系统 | 第15-17页 |
| 1.2 低碰撞区跳频序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1.2.1 低碰撞区跳频序列理论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2.2 低碰撞区跳频序列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安排 | 第22-24页 |
| 第2章 低碰撞区跳频序列理论界 | 第24-42页 |
| 2.1 常规跳频序列理论界 | 第24-36页 |
| 2.1.1 常规跳频序列周期汉明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 | 第24-27页 |
| 2.1.2 常规跳频序列非周期汉明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 | 第27-29页 |
| 2.1.3 常规跳频序列部分汉明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 | 第29-31页 |
| 2.1.4 常规跳频序列汉明相关函数的平均值及其理论界 | 第31-36页 |
| 2.2 低碰撞区跳频序列理论界 | 第36-41页 |
| 2.2.1 低碰撞区跳频序列周期汉明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 | 第36-37页 |
| 2.2.2 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部分汉明相关函数及其理论界 | 第37-4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基于m-序列的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 | 第42-55页 |
| 3.1 m-序列及其抽样序列的性质 | 第42-45页 |
| 3.2 构造方法 | 第45-54页 |
| 3.2.1 一种新的基于m-序列的构造 | 第46-49页 |
| 3.2.2 一种新的基于m-序列的抽样序列的构造 | 第49-54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基于交织技术的优良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 | 第55-70页 |
| 4.1 交织技术理论 | 第55-57页 |
| 4.2 基于交织技术的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 | 第57-69页 |
| 4.2.1 基于有移位序列的交织技术的构造 | 第57-65页 |
| 4.2.2 基于无移位序列的交织技术的构造 | 第65-69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5章 基于笛卡尔乘积的最优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 | 第70-97页 |
| 5.1 基于笛卡尔乘积的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构造 | 第70-76页 |
| 5.2 实例 | 第76-95页 |
| 5.2.1 具有最优周期汉明相关性质的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 | 第78-82页 |
| 5.2.2 具有最优部分汉明相关性质的低碰撞区跳频序列集 | 第82-95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第6章 具有优良非周期汉明相关性质的跳频序列集构造 | 第97-110页 |
| 6.1 构造方法 | 第97-100页 |
| 6.2 实例 | 第100-108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0-111页 |
|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1-113页 |
| 致谢 | 第113-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