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电磁波与电磁场论文

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的传输和聚焦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9页
    1.1 课题来源第15页
    1.2 太赫兹波简介第15-16页
    1.3 太赫兹波的研究现状第16-31页
        1.3.1 太赫兹波源第17-21页
        1.3.2 太赫兹光谱与成像技术第21-28页
        1.3.3 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第28-31页
    1.4 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第31-45页
        1.4.1 金属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第32-38页
        1.4.2 太赫兹波亚波长聚焦第38-45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45-46页
    1.6 参考文献第46-59页
第二章 太赫兹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理论基础第59-81页
    2.1 引言第59-60页
    2.2 金属的色散模型第60-62页
    2.3 金属平面表面等离激元第62-68页
        2.3.1 TM偏振第63-67页
        2.3.2 TE偏振第67-68页
    2.4 太赫兹金属线表面等离激元第68-71页
    2.5 有限元方法第71-75页
        2.5.1 有限元方法简介第71-73页
        2.5.2 有限元方法用于计算太赫兹金属表面等离激元第73-75页
    2.6 本章小结第75-76页
    2.7 参考文献第76-81页
第三章 不同半径双金属线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第81-102页
    3.1 引言第81-82页
    3.2 边界条件微扰方法第82-86页
    3.3 有效折射率的解析表达式第86-88页
    3.4 解析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第88-93页
    3.5 色散和损耗第93-94页
    3.6 讨论第94-96页
    3.7 本章小节第96页
    3.8 补充材料第96-100页
        3.8.1 阻抗边界条件第97-98页
        3.8.2 电荷守恒第98-99页
        3.8.3 有效折射率表达式推导第99-100页
    3.9 参考文献第100-102页
第四章 渐变双曲线形金属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的纳米聚焦第102-118页
    4.1 引言第102-103页
    4.2 波导几何结构第103-104页
    4.3 本征模分析第104-107页
    4.4 亚趋肤深度聚焦第107-110页
    4.5 讨论第110-114页
    4.6 本章小节第114页
    4.7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18-122页
    5.1 结论第118-119页
    5.2 展望第119-121页
    5.3 参考文献第121-122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22-123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croRNA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进程中调控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湖北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